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小,全校大概有一两千名学生...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小,全校大概有一两千名学生。

B.“你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 ”

C.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D.我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应把说之后的冒号改成逗号。 考点: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B.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她终于走出了心灵的阴暗角落,重新绽放笑颜。

C.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D.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B.不论关系亲疏远近,作为领导,在工作上都应该对自己的部下一视同仁

C.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D.她讲课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无论穿何种服饰,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鹤立鸡群:此处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人群里头显得很突出。

B.鲁迅在夜晚困倦疲惫时,只要仰头看见藤野先生的相片,便勇气大增,继续写些被正人君子之流所痛恨的文章。

正人君子:此处指品行端正的人。

C.对于采用哪几个词语作为班会的主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莫衷一是:此处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D.那个女孩身材修长,相貌姣好,再穿上这身漂亮的衣服,显得越发标致了。

标致:此处形容女孩相貌、姿态美丽。

 

查看答案

(二)

①相同的或者类似的题材,在不同思想的作家的笔下,可以写出意义截然不同的作品。②恩格斯说:“情节大致相同的同样的题材,在海涅的笔下会变成对德国人的极辛辣的讽刺;而在倍克那里仅仅成了对于把自己和无力地沉溺于幻想的青年人看作同一个人的诗人本身的讽刺。……前者以自己的大胆激起了市民的愤怒,后者则因自己和市民意气相投而使市民感到慰藉。”③这样的例子,我国也有。④大家去读读鲁迅的小说____a____和胡适的剧本《终身大事》吧。⑤这两个作品的题材也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写五四前后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故事。⑥但是,____a____表现了妇女在没有得到政治经济上的解放以前,婚姻自由只是一个幻想而已,子君即使走出了家庭的旧牢笼,依然走不出更大的社会的旧牢笼。⑦《终身大事》中的田女士则心满意足地坐上陈先生的汽车一走,就万事大吉了。⑧前者深刻地揭示了婚姻关系和整个社会的联系,揭示了小资产阶级梦想的破灭;后者则只是贩卖令人作呕的小市民的庸俗乐观而已。⑨血管里出来的是血,喷泉里出来的是水。⑩根本的问题,是作家的世界观。 “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 这里说的太阳,就是指____b____,无论什么题材,只要投以马克思思想的阳光,都能显示出它的意义。 没有阳光的照耀,大海也不会有光彩。

1.文中a处应填的是(   )

A.《一件小事》      B.《社戏》          C.《祝福》          D.《伤逝》

2.文中b处应填的是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第____________句。

4.本文的论据,句②~⑧属____________论据,句⑨~⑩属____________论据。

5.本文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论证、____________论证、____________论证、____________论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一)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揣摩她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她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1.作者说:“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读叙述少女故事的文字,概括下列内容

“平庸的背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灵魂生活的迹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动人的光彩”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作者的“羡慕”和“缅怀”,推测作者当时追求灵魂生活的情况。

3.作者根据多年的观察,认为“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变得越来越实际”。请你就这句话发表看法。

4.请你结合如今的生活实际谈谈“生存斗争的压力”。

5.选择理解有错的一项(   )

A.“我”对“少女”的羡慕和对自己的青春岁月的缅怀,正反映了“我”对灵魂生活的崇尚。

B.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后来变得越来越实际,原因是年龄增长了。

C.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可悲的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

D.作者为列车上的“少女”的举动而感动,并希望“少女”依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热爱读书,求知若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