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片春晖漫进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片春晖漫进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前面基本上没有提示。不过,从题目要求看,是让我们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分析题目可知,“春晖”不仅仅指春日的阳光,更具有深层的比喻义,我们可以展开联想,如春日暖阳的东西,都可以写进作文中。如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关情,朋友的帮助,陌生人的雪中送炭等等。当然,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写自己亲眼所见所闻的。这样发散思维之后,可写的东西就更多了。把符合要求的素材从头脑中的信息库存中提取出来,选取其中一件事构思成文,也可以运用小标题,写几件事。在选材构思时,一定要遵循“熟”的原则。从众多的素材中,把你印象最深、最易于驾驭、写出来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李智红

①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小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边墙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②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花形与菊花一般大小,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随风而去。

③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作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竟然全长得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东西。也曾见识过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开紫色的花,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硕壮实,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④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石阶缝隙,生长得就越加旺盛。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走道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单位曾组织我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纵然把它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上一年长得更茁壮,更旺盛。

⑤那些生长在路道和台阶之间的蒲公英,为了避开行人的践踏和伤害,全都卧石而生,伏地而长。为了生存,它们刚一破土,就懂得向大地匍匐,懂得以一种隐忍和有度的伸曲来保护自己。这些生存在极其艰辛困苦甚至几近绝境的不毛之地的蒲公英,首要的课题就是想方设法地存活下来,然后长叶开花,繁衍后代。

⑥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                                   。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⑦每当看到这些卑微的蒲公英,我都为它们的生命内涵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同时,我又惊异于同一类型的生命,处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它们所呈现的生命状态竞有如此的区别和差异。草木无性亦有性,世人有知亦无知。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面对充满诱惑而又浮躁的社会现实,倘若我们在羡慕那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富贵生活,沉湎于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平庸日子,哀叹社会不公、自己又怀才不遇时,想想那蒲公英,它会是一帖清热降火的良药,使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将心态变得平和一些,心灵变得洁净一点。

(本文有删改)

1.“卑微的蒲公英”具有哪些“生命内涵”?请分点概括。(6分)

                                                                      

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分)

①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

                                                                     

②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

                                                                     

3.第3段写“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和“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其作用是什么? (4分)

                                                                     

4.根据语境及句式,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使之与原文意境相符。(2分)

它没有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                                        

5.结合本文对“蒲公英”的描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5分)

                                                                     

 

查看答案

何 为 书

张炜

①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能够思想、怀念、激动和幻想,而有人却不能——不知从什么时候丧失了这种能力。后一种人觉得前一种人很奇怪,甚至还有些令人费解;而前一种人却认为自己拥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保有一种充实的幸福。

②现在到处都是书,可是那些书的作者却不尽是前一种人。书是什么?书是真诚待人的文字,是真正的人才有的心事,是人真切朴实感情的投影。

③然而许多书并没有感情,或者说没有真切朴实的感情。这样的书也能算得上书吗?如果仅仅是印上满纸的花言巧语、卖弄、粗鄙的发泄,装订得再好,在我看来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书。我们应该被一个人的心事牵引着,走向很远。我们于是在这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一些事情,咀嚼生活,滤过流逝的时光。是的,在极为有限的生命历程之中,假如没有这样的回顾和思念,没有情感之水循环往复的浸洗,将是多么可怕。所以我们常常感谢那些真诚待人的文字,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

④关于童年,田野,小院,那一束不能忘记的小花;还有敬仰和欣悦之情,与别人相似的叹息,以及悄藏起来的温暖……这些既是永恒的东西,又是作者自己的东西。我们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内心的一切与之交换,从而获得特别的欢乐。

⑤当然,如果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虚假赝品,我们是不会与之交换的。

⑥由此看来,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只要真就会诚,就会亲近和亲切。苍茫人世,邈邈光阴,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一份感觉——只要是给人这种感觉的,无论多么稚嫩的文字我们都欣然接受;而另一类文字,无论多么高深我们都将本能地拒斥。

⑦在拜金时代和数字时代,理应有一些别样的心灵和声音,并以此去寻找、召唤更多的心灵和声音。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时代被作价卖掉,或被浅薄生硬的技术主义分割禁锢。我们必须向往“诗意地栖居”。                                

(摘选自《读者》2012年第5期,有改动)

1.①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呢?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分)

                                                                 

②你认为《格列佛游记》算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吗?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分)

                                                                          

2.请说出选文第①节句子中加点词语“这些”所指的内容是什么。(4分)

                                                                        

3.请指出选文第⑥节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4.请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能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感受。(6分)

                                                                       

 

查看答案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选自《战国策》)

1.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见乎王                         ②不远千里而寡人            

③愿其说                               ④今令臣玉炊桂              

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                                                              

5.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3 分)

                                                                

 

查看答案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红叶青山水急流”一句的表达效果。(3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2.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3.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5.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6.晏殊的《浣溪沙》中“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