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12分) 雨中片段 ①放学后,女儿没有地方可去,。又担心我接不着她,...

现代文阅读(12分)

雨中片段

①放学后,女儿没有地方可去,。又担心我接不着她,便跑到我必经的路口去会我。

②天气有些阴冷,下着小雨,女儿光着脑袋,一动不动地站在雨中等着我的出现。我看到她时,她已由一只活泼的小鸟变成了落汤鸡。

③本想责怪她为什么不躲到一边避避雨,但看到她那个样子,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毕竟只有七岁,我能想得出那一刻她内心的焦急,一是担心我接不着她,二是怕街头来来往往的人群档住视线,望不着我。现在又有几人能执着地站在一场雨中,一动不动地等他要等的人?何况女儿看到我的时候,不仅没有埋怨这恼人的雨,反而喜出望外地扑向我,一个劲地喊着:“妈妈,我终于看到你了!”女儿这个样子,使我想到自己多年未淋过一场雨,甚至也多年没有见过一个人被雨淋到淋漓尽致的情景了。

④雨,曾经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⑤儿时的雨,来不及想象,来不及躲避,说来就来了。放学时,我们经常护抱着书包拼命往家赶,夹着嘻嘻哈哈的追闹声,全然没觉得一场雨会给人的心情带来忧愁。回到家,母亲一个劲地拉长她的衣角在我头上擦了又擦,既不怨天也不责怪我们,眼里只有自责与心疼,因为那时家里根本就没有一把像样的伞。当母亲触摸到我的脑袋时,我顿感心里暖暖的,恨不得很多淋几次这样的雨。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

⑥暴雨已经结束了,在地里干活的父母已被雨交个透视。库管卷得老高,雨中的父亲一边往家跑,一边“哦哈嘿,哦哈嘿”很有节奏地喊着。那个时候,他们也都还是年轻,年轻得使我们记不起那些年月里生活有多艰难,只记得他们每次从雨中赶回来时,陡然间家里溢满了温馨。一家人都在,哥哥姐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管玩耍,因为有父母在呢!母亲会闲下来,低着头安心纳她的鞋底或缝缝补补;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⑦还有些雨,不大不小,反正知道它要来了,左邻右舍都手忙脚乱地一起来帮忙。谁家晒在外面的稻谷麦粒,谁家的棉被衣物,那时一定要赶在雨前抢收完毕的。一阵紧张的忙乱之后,大雨就来了。粮食、衣物丁点儿也未被淋,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那一刻,有简单、满足、胜利、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

⑧乡村的一场及时雨后,会有泥土、绿叶散发出清新的味道。能看到天边拱出美丽的彩虹,能听到欢快的鸟儿一阵清亮的歌唱。干涸已久的田渠、沟壑、池塘顿时灌满了琼浆。乡村人最愿意看到的是种子突然冒出了牙尖尖儿。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

⑨那个时候的雨好像会和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感情牵连在一起的。

⑩时过多年,我在慢慢老去,对雨的感受愈发地迟钝了,甚至时常根本不愿意看到一场雨的到来。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提前添衣带伞,仿佛雨来的时候,是它独自的行为,与我的情感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11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像七岁的女儿一样站在大街上去淋一场属于自己心中的雨?

(选自《散文百家》2013年第2期,徐金秋作,有删改)

1.本文⑤—⑧段作者回忆了儿时下雨的四个美好片段。根据你的理解,仿照示例,在空白方框里填写相应的小标题。(2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2.说说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好在哪里?(4分)

(1)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

(2)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

3.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4.根据你的理解,从行文结构、表现手法、文章主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雨”在文中的作用。(3分)

 

1.家庭温馨之美  邻居互助之美 2.(1)“奢侈”通过强调“撒娇”的难得,写出了作者淋雨后得打母亲疼爱的激动心情,表达了作者美好童年和深沉母爱的无比眷恋。 (2)“鲜活”化静为动,写出了雨后秧苗重获生机的盎然景象,表达了乡间“久旱逢甘雨”的喜悦心情。 3.句子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村子”的“舞蹈”,侧面反映出父亲二胡笛子声音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4.示例:雨作为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作者通过描写雨前和回忆中几个下雨的片段,写出了亲情的温馨,邻居的友善,表达了自己对快乐童年的向往,对亲人故乡的怀念。(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审题后从前往后读文章,根据选文内容可知,文章前半部分写了母亲的怜爱,后面写家庭邻居及乡野间的勃勃生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期,有网友发现埃及卢克索神庙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被刻上“丁某某到此一游”的杰作,此事“晒”到网上后,引发热议。类似“刻字事件”在我国故宫、长城、泰山等著名景点也时有发生,反映出我们少数游客文明素养的缺失。

最近,班里要召开“文明连着你我他”的主题班会,请你做好以下准备:

1.根据所给的上句,任选一组,续写下句。(2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2.有人把《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孙悟空视为“旅游刻字”的鼻祖,请你据此整理出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指上刻字的故事,在班会上简述。(2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3.“刻字事件”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再次反思自己的文明素养,反思身边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请列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现象进行评论。要求|:点名现象,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字数在70字以内。(4分)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4.若到江南赶上春,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草色翠绿的句子是:                     

6.请完整默写刘方平的《月夜》:                                          

 

查看答案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 “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赵威后:赵恵王妻。 ②发:拆封。 ③岁:年成,收成。④无恙:平安无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齐王使使问赵威后 使:      

(2)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译文:                                                   

3.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忆童稚时人各复延至其家

B.项为之以弱为

C.喷以烟清风

D.之,兴正浓此则岳阳楼之大

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趣学而时习

B.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战请从

C.为之怡称快胡不已乎

D.丛草为林不疾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将“夏蚊成雷”联想成“群鹤舞空”的情景,并从中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B.文章最后一段的“捉”“鞭”“驱”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以大欺小、残忍粗暴的性格。

C.本文语言简洁,表现力强,“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流传至今,称为成语。

D.文章启迪我们:只要热爱自然,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壮族“干栏”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① 壮族村寨依山傍水,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干栏”(如下图)即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② “干栏”一次是壮语的音译,“干”是“上面”,“栏”是“房屋”,连起来就是“上面的房子”。其意与文献所记载的“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相符。

③ “干栏”的建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一般分为全楼居住式、半楼居住式、地居式三类。全楼居住式多见于比较偏远的山区;半楼居住式常出现在丘陵、半山区;地居式多见平原地区。无论哪种居式,都分上层、下层和楼阁三个部分,在层与层之间用木梯连接,上下非常方便。上层为居住层;下层架空,专门用来圈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楼阁在上层的顶部,多用来储存粮食。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以增加使用面积。

④ 至于“干栏”的建造原理,虽然古籍上没有专门的论述,但相关的文献也能让我们悟出其中的道理。《太平寰宇记》有曰:“构木为巢,以避瘴气。”张华的《博物志》说:“南越巢居,避寒暑也。”更早的《韩非子》则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虫蛇,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可见,“干栏”这种建筑形式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二创造出来的。

⑤ 如同汉族地区的村庄一样,在悠久的历史中,壮族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干栏”居住群落。这些群落是按家族、宗族相对集中居住的需要来布局的,通常根据地势的特点顺势伸展,错落有致,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⑥ 例如:从山脚到山腰依次排列若干个“干栏”,前后用带顶棚的飞桥连接起来,这往往是一大家子几兄弟分别居住的院落,称为“串联式”;而如果只有两排“干栏”,中间留出通道,两端有围墙及院门,形成相对封闭的长方形院落,则透露出氏族社会的遗风,称为“并联式”;而“辐射式”则多见于较宽阔的山脚,常与“串联式”相结合,“干栏”自上而下展开辐射,中间留有石道,沿山坡直通家门。

⑦ 在坡度较大的山脚,人们常将屋基垒成“梯田式”,每一级“梯田”横向排列出若干“干栏”,平行伸展,上一排屋基与下一排屋顶齐平,形成了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

(根据《壮族通史》改写)

1.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数理顺序

2.下列对本文引用古籍资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引用古籍使文章更有说服力,通史也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B.第②段有壮语音译词的阐释,也有古籍的引用,都是对“干栏”进行解说。

C.第④段的三则引文,从不同的角度印证壮族先人创造“干栏”建筑的原理。

D.本文引用的古籍,都是四字句,语言平实,集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对文中“干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干栏”氛围全楼居式、半楼居式以及地居式三类,只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才发现。

B.“干栏”分成三部分,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存放农具和杂物,楼阁多储存粮食。

C.“干栏”民居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而创造出来的。

D.“干栏”群落有一家几兄弟居住的“串联式”,也有透露出氏族社会遗风的“并联式”。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干栏”就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

B.为了增加使用面积,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

C.“干栏”群落按家族、宗族聚居的需要布局,常依地势特点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D.“干栏”自上而下辐射,中间留有石道,形成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