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生命之芯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

生命之芯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③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④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⑤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

⑥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⑦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

⑧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⑨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选自《新语文学习》,有删改)

1.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2分)

              →痛惜不已→               

2.第①、第⑤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                                                             

                                                                

3.从上文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5分)

①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

②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

答:                                                         

                                                                

4.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我”对葡萄叶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而神聚。

B.本文巧用对比,以妻子对葡萄叶的讨厌反衬“我”的喜爱。

C.“我”从葡萄叶子上得到人生有益的启迪,应该把握住美好年华,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

D.本文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言尽而意无穷。

 

1.(2分)十分喜爱    充满敬意 2.(4分)结构上起到照应、对比的作用(2分);内容上,用前面葡萄叶生长旺盛的喜悦来反衬后面葡萄叶过早凋落的无奈(1分,答出反衬即可),突出果实是叶子生命的灯芯(1分)。(意对即可) 3.(5分) 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蓄积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时节发芽(睁开叶芽)、长叶(叶子舒展)的生命苏醒状态(充满生命活力)(2分),蕴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1分) ②运用比喻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命的价值所在(2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使命的崇敬(1分)。(意思对即可) 4.(3分)  B 【解析】 试题分析: 1.通读全文,在“痛惜不已”的前面和后面各提取一个四字词语,第一个应在五段之前提取,第二段中有“从葡萄叶旺盛生长”时作者的情感,即“十分喜爱”。第二个应在五段之后提取,第九段有“痛惜”之后的情感,即“充满敬意”。提取出来即可。 2.两段都写到了相似的内容,所以结构上互相照应;内容上,一个写葡萄叶旺盛生长,一个写葡萄叶过早凋零,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有力地突出了下文“果实是叶子生命的灯芯”这一哲理性思考。回答时,要结合两语段内容及与全文的关系作答。 3.两个句子都运用了修辞,第一个“昏睡的”“醒了”两个词语把葡萄藤人格化,表现了对它春天到来时的生机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第二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果实”比作“生命的灯芯”,结合文章,突出了生命的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无限敬意。 4.“以妻子对葡萄叶的讨厌”的说法是错误的,原文中的妻子并不讨厌葡萄叶子,只是为了“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而且“反衬”的作用分析也不正确,因为妻子的行为是导致后面故事的诱因,为后文做了铺垫。 考点: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动物的弄虚作假

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像。

②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深信装死的狐狸,其本身装死的技艺更高。一次,一只狐狸被猎人击中,它迅即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不动,猎人以为狐狸已死,就暂放原处,转到他处行猎。待到归来收拾猎物时,狐狸早已溜之大吉,猎人上了狐狸的当。

③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

④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酷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木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本文选自《阅读与欣赏》,有删改)

1.选文中列举了动物“弄虚作假”的形式有:装死、          、拟态、     。(3分)

2.第二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说明顺序。

B.本文首尾呼应,揭示了动物弄虚作假的本质。

C.文章除了采用了说明的方式外,还采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

D.最后一段告诉人们,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可以像动物一样弄虚作假。

 

查看答案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各组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记之而∕则有国怀乡              B.心乐∕若脱笼

C.如鸣佩∕四面竹树合                D.其境过清∕属作文记之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3.课文描写小石潭是按照                 、                 、                 、潭中气氛的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幽静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10年,我国0-8周岁未成年人的平均阅读量为4.78本。在家长“喜欢,经常看书”的家庭中,0-8周岁儿童的阅读量达6.40本;在家长“喜欢,但不经常看书”的家庭中,0-8周岁儿童的阅读量为4.38本;而在家长“不喜欢,基本上不看书”的家庭,0-8周岁儿童的阅读量是4.07本。数据还显示,在家长“喜欢,并经常看书”的家庭中,有九成以上(91.2%)的0-8周岁儿童喜欢看书,其中有近七成(69.8%)的0-8周岁儿童“喜欢,并经常看书”。

1.分析以上材料,你得出的结论是                                                       

                                            (不超过50个字)(2分)

2.给家长提两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2分)

                                                                

 

查看答案

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 (80字之内)(4分)

A组: 倔强 寂寞 郑重其事 一丝不苟 勇往直前 抑扬顿挫

B组: 既然……就……   只有… …才… …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育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把“讨论并听取”改为“听取并讨论”)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删除“使”)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把“改革”改为“提高”)

D.昨天上午,我等了他整整一个小时左右。(把“整整”改为“足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