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回答小题(共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阅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回答小题(共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加线词。(4分)

无与为乐者    念:                     

②怀民亦未      寝:                     

③相与于中庭    步:                     

竹柏影也      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原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3.文章描景写“月”,抒情写“闲”,你怎样理解它们?(4分)

答:                                                                    

                                                                         

 

1.①心想②睡③散步④原来 共4分,每词1分 2.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重点译出但、闲、者、耳) 共2分,译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3.“闲”“月”贯穿全文,写月表现闲,闲则赏月,既直露当夜的心情,又隐喻作者被贬的心态。 共4分,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念、寝、步”放到语境中用合适的动词代替即可。“盖”为发语词,可译为“大概,原来”等。 2.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但”“闲人”,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只是,只”“清闲的人”。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3.写“月”是写景,写“闲”是写情。理解可知,其中包含的人物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写“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除此之处,写“闲”,更有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在其中。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5分)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也由此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籍作家。

1.评委会给出莫言获奖的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同年杨振宁推荐和见证莫言获得“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大奖。评选委员会为莫言撰写的获奖词是:和名字相反,他天生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小时候讲述他的梦想、伙伴、邻居,爷娘是他的听众。长大了,他讲述中国,以20种文字传播,全世界都是他的读者。那一天他走上了殿堂,世界一片安静。

根据这段话,请你对莫言说一句话:                                           

2.莫言获得诺奖后,引起社会广泛评论,请你对此事也发表简短评论。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很重要也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著名作家陈忠实:诺贝尔文学奖就像是一座灯塔,似乎一直是中国文坛巨匠们追逐的一个梦想,如今虽然我们已经有人率先到达,但这绝不仅仅是最终的归属。

北大教授张颐武说:“莫言的得奖其实是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带来的结果。”他还说:“我们还会得到更多荣誉,甚至比我们预料得还快。”

你的评论:                                                           

3.你了解莫言读过莫言的作品吗?就你知道的程度向同学做个简介。

介绍:                                                            

 

查看答案

名著知识填空(3分)

《朝花夕拾》共选了鲁迅10篇回忆性散文。其中        是写鲁迅小时候与保姆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突出地记述了一位日本老师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情怀念。

 

查看答案

默写诗文(4分)

1.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2.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

3.四面竹树环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4.陶渊明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对老人孩子生活状态用了一个短语进行评价是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是(      )

A.茅盾现代《白杨礼赞》

B.李清照宋代《醉花阴》

C.马致远元代《秋》

D.范仲淹宋代《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将下面选项分别填入对应的位置不当的是(     )

《向日葵》是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 是那样  A   ,同时又是  A   ,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  B   ,色彩的对比也是  B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  C   ,激情也  C   ,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  D   ,而是带有原始的  D   生命体。

A.艳丽华美,和谐优雅

B.粗厚有力,单纯强烈

C.感动震颤,喷薄而出

D.颜色植物,冲动和热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