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小题(共14分)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就是白杨...

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小题(共14分)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4分)

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答:                                                                                                                        

2.阅读第②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4分)

①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        挺立       

②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        努力       力争上游

3.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2分)

答:                                                                         

4.阅读第四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2分)

①伟丈夫的特点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     与挺拔

②抗战军民的特点是:朴质,严肃,        

5.放声诵读第④段后,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2分)

答:                                                                                                                          

 

1.两个指代词用的很巧妙,用“那”是白杨树还在远处,引出对它的描写;用“这”表示它的形象已经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共4分,每句2分 2.①向上 参天耸立 ②倔强 不折不挠 共4分,每空1分 3.不矛盾。“极普通”是指它的生长环境、普遍性和外形特点;“不平凡”指它的精神气质和象征意义。  2分,每方面1分 4.①坚强不屈②坚强不屈  2分,每空1分 5.示例:受到一种震撼,觉得很有力量,对白杨树的赞誉之情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比较画线的两个代词,“那”“这”都指白杨树,但“那”所指较远,“这”所指较近,这两个代词的运用与各自语段的内容相契合。 2.精读第二段内容,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从原文中提取即可。做题时,需注意“自然特征,拟人特征”的字眼,避免因界限不明造成无谓的失分。 3.反义词的同时运用,一般是运用的角度不同。读文章可知,“极普通”是从一些外在因素而言的,如生长环境、外形等,“不平凡”是从内在的角度而言的,如它的精神、气质、意志等。 4.精读第四段,根据提示在原文中提取即可。注意,提示中已有的要省去不记,不得重复。 5.读第四段,可以从内容、情感、句式等角度去谈感受。如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感受到了白杨树的精神与意志,感受到了北方人民的坚强不屈。 考点: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回答小题(共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加线词。(4分)

无与为乐者    念:                     

②怀民亦未      寝:                     

③相与于中庭    步:                     

竹柏影也      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原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3.文章描景写“月”,抒情写“闲”,你怎样理解它们?(4分)

答: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5分)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也由此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籍作家。

1.评委会给出莫言获奖的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同年杨振宁推荐和见证莫言获得“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大奖。评选委员会为莫言撰写的获奖词是:和名字相反,他天生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小时候讲述他的梦想、伙伴、邻居,爷娘是他的听众。长大了,他讲述中国,以20种文字传播,全世界都是他的读者。那一天他走上了殿堂,世界一片安静。

根据这段话,请你对莫言说一句话:                                           

2.莫言获得诺奖后,引起社会广泛评论,请你对此事也发表简短评论。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很重要也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著名作家陈忠实:诺贝尔文学奖就像是一座灯塔,似乎一直是中国文坛巨匠们追逐的一个梦想,如今虽然我们已经有人率先到达,但这绝不仅仅是最终的归属。

北大教授张颐武说:“莫言的得奖其实是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带来的结果。”他还说:“我们还会得到更多荣誉,甚至比我们预料得还快。”

你的评论:                                                           

3.你了解莫言读过莫言的作品吗?就你知道的程度向同学做个简介。

介绍:                                                            

 

查看答案

名著知识填空(3分)

《朝花夕拾》共选了鲁迅10篇回忆性散文。其中        是写鲁迅小时候与保姆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突出地记述了一位日本老师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情怀念。

 

查看答案

默写诗文(4分)

1.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2.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

3.四面竹树环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4.陶渊明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对老人孩子生活状态用了一个短语进行评价是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是(      )

A.茅盾现代《白杨礼赞》

B.李清照宋代《醉花阴》

C.马致远元代《秋》

D.范仲淹宋代《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