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13分) “少年读鲁迅”危险不危险? 丁辉 我们中国人是有“关心”下...

阅读下文。(13分)

“少年读鲁迅”危险不危险?

丁辉

我们中国人是有“关心”下一代的传统的,这一点只要看看我们经常给青少年的阅读设置壁垒就不难感知,比如“少不读红楼”之类。后来又有人说,“少不读鲁迅”。我初听这句话,内心里真的是“咯噔”一下子,觉得这句话是点中了鲁迅思想的某些要害的。

我要算是鲁迅的资深读者了,但就像鲁迅自己读过的中国古书可能比谁都多,却反对年轻人读中国旧书,我是最起码能够部分认同“少不读鲁迅”的说法的。那么,“少读鲁迅”的危险究竟在哪里?

似乎不必为尊者讳,鲁迅终生习惯于从阴暗面去看人、看事。有人说这跟鲁迅阴暗的童年记忆有关,这些姑且不论。总之,正是这样的独特的思想方法成就了鲁迅。香港岭南大学的许子东教授最近比较了鲁迅和胡适,说病情是鲁迅看得透,药方是胡适开得好胡适的“药方”好不好尚可存疑,但鲁迅于中国的病情“看得透”,我想应该是“拥鲁”派和“反鲁”派都愿意承认的,可以说鲁迅的魅力正源自他对中国问题或曰“中国病”的揭示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然而必须正视的是,鲁迅深刻的悲观、虚无,甚至绝望,正是源自他对“中国病”的“诊断”全面而深刻。鲁迅是背负着虚无与绝望的重担起而行动、斗争和反抗的,就像古希腊神话里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明明知道是徒劳,却周而复始,永不止息。鲁迅说:“我觉得唯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鲁迅的伟大处与悲壮处皆在于此。

要青少年“读点鲁迅”的理由自然是充分的。鲁迅的文章好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历史,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人。因此,我对“读点鲁迅”是没有意见的。但对青少年读“太多”的鲁迅却每每心怀疑虑。我的想法是,青少年尚处在思想、性格和人生态度的塑成期,他们是否有足够伟岸的人格与足够博大的胸怀来承负鲁迅那样的深刻的悲观与虚无?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少读鲁迅”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危险。如果青少年承负不了对这个世界的悲观、虚无,甚至绝望,当一个少年人读鲁迅足够多的时候,世界就有可能在他眼中变得无一可亲,无一可信,亦无一可爱,从而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赖。这样,岂不“于国于家无望”,“生意尽矣”!鲁迅本人亦多次声明自己的作品“太黑暗了”,明确表示不愿意青年受这种“黑暗”的影响。

1.作者对阅读鲁迅作品的看法是:既                                       ,又                                                           。(2分)

2.作者在文中说“我是最起码能够部分认同‘少不读鲁迅’的说法的”,如果把这一句中的“最起码”和“部分”删去,与作者的原意有什么差异?(4分)

                                                                           

                                                                           

3.请辨识文中画线句的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3分)

                                                                           

                                                                          

4.作者说“‘少读鲁迅’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危险”,有人不赞同这个看法。我们初中课本里有《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等鲁迅作品,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赞同或不赞同的理由。(4分)

                                                                          

                                                                          

 

1.要“读点鲁迅”,不能读“太多”的鲁迅(作品)。 2.“最起码”突出了作者对“少不读鲁迅”说法的认同,如删去,就不能强调这一点;“部分”说明作者对“少不读鲁迅”的说法还有些保留意见,如删去,就与那些观点完全一样了。 3.引用论证,引用许子东教授的话,论述了鲁迅先生对中国问题或曰“中国病”的揭示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使论述具有说服力。(第一问如果答“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算对,如果只答“对比论证”算错) 4.示例:①赞同,《孔乙己》中不仅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而且写出了人性的冷漠。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散文、小说,充满了鲁迅对美好童年、少年生活的回忆,对美好人性的赞美,这些篇什里并没有“悲观、虚无,甚至绝望”,没有“黑暗”,读这些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危险。这些作品应该多读、熟读。 【解析】 试题分析: 1.抓住第三段““少读鲁迅”的危险究竟在哪里?”和第四段“要青少年“读点鲁迅”的理由自然是充分的”两句来理解作者观点的两个方面。 2.将原来与改句比较,分析其表达的含义区别在哪里,从作者肯定别人观点的“程度”上来理解。 3.本句中举大学一位教授所说的话,属于引用论证,并含有对比、比喻论证,说明鲁迅对中国社会的分析很准确。 4.理由要根据所读课文来理解,“不赞同”可从鲁迅杂文作品过多的暴露社会阴暗面影响少年人积极的人生观来谈,“赞同”可从鲁迅散文作品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方面来谈。从而提出可选择性的有思考的去读鲁迅作品的观点。 考点:概括要点、语言含义、论证方法、发表感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16分)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强忆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此二物也。

——(选自《秦观论读书》,有删节)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巧言善辩。③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一个月。④比:近。⑤惩艾:惩戒。⑥曩时:从前。⑦寻绎:反复推求。⑧败:损害。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4分)

(1)媵人持沃灌(    )          (2)主人日再(    )

(3)同舍生皆绮绣(    )        (4)把卷无几日(    )

2.与“当余之从师也”中“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戴朱缨宝饰帽                        B.暗疏,亦不甚失

C.故虽强忆力                          D.无丝竹乱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分)

                                                                      

(2)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2分)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分)

                                                                      

4.甲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         ,选段记述了自己成年从师的           和生活之苦;乙文作者认为损害自己学业的两个因素是“          ”和“          ”。(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5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甲诗和乙诗中表明诗人刘禹锡和王湾当时所处地点分别是                            。(2分)

2.乙诗中哪一联和甲诗的颈联在含义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本段出自《水浒传》的精彩章节“             ”,主人公鲁达后来的绰号是       。(2分)

2.清代评论家金圣叹说“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请结合选段内容略加分析。(2分)

                                                                           

                                                                           

 

查看答案

江都某学校要办校刊了,校刊栏目的拟名可有讲究了,要轻松、灵动、活泼,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心理。比如“校长心语”比“校长讲话”就更有情味。假如你是校刊的编辑,请修改下列的栏目名,使之更有个性和特色。(3分)

校园生活                 好人好事                学生作文

                                                                         

 

查看答案

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2.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3.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

4.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5.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6.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7.《有的人》诗中“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一句是从鲁迅先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演变来的。

8.人生既需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凌云壮志,也需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