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两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土地裸露,山体风化,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2.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3.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4.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几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至少写出两条)(4分)

 

1.(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2.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作比较、列数字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4.示例:在砍伐树木的同时,要不断的种植和培育新的树林;增大绿化面积,植树的同时可以种上生命力顽强的草类;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要及时的填埋到地下,避免过快地风化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段结尾的“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对于回答本题具有提示作用。下面的文章分别从地质条件、雨或强降雨、人为因素三个方面介绍了原因。文中有明显的语句标志,如“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等,根据这些语句即可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2.去掉“往往”后把句子再读一读,体会有什么变化,把这种变化表述出来即可。比较可知,“往往”表明并不是所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都会发生泥石流,去掉后说法过于绝对,与客观实际不符。 3.画线句举了“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减少的例子,并用数据具体说明泥石流的形成与人类过度砍伐森林、环境的恶化有极大关系。 4.表面上看是开放性题目,但同样应该结合课文的内容。如根据第七段内容,我们可以提出,在砍伐树木的同时,要不断的种植和培育新的树林;增大绿化面积,植树的同时可以种上生命力顽强的草类;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要及时的填埋到地下,避免过快地风化等。 考点: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成熟的时候,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后面。

“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意的小花。但是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就是一片草地。许许多多的蒲公英正在开放,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可真是美!大家都说:“金色的草地,太美了!”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的时候,我返回家来,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我开始注意观察,傍晚时草地又变绿了。我便来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原来它的花瓣都合拢了,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展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窜成拳头,黄色就包住了。清晨,太阳升起来,我看到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因此,草地也就变成金色的了。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

1.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全面准确地叙述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2.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3分)

3.从文中画出表现兄弟亲情的句子。你读这些句子有何感受?(4分)

4.文章末尾说蒲公英“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蒲公英“睡觉”“起床”的真正含义是什么?(5分)

5.童年时的作者对蒲公英一直是最喜爱的吗?尽力从文中找一点文字作依据说明你的看法。(5)

 

查看答案

微笑着面对失败,是一种很好的人生心态,许多古人先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至理名言,不妨写出来一两句,与大家共享。(1分)

 

查看答案

将下列诗题、作者、朝代、体裁用横线连接起来。

《观沧海》         马致远         五言律诗

《次北固山下》     曹 操          散 曲      唐朝

《钱塘湖春行》     辛弃疾         四言乐府     汉朝

《西江月》         王 湾         七言律诗     元代

《天净沙?秋思》   白居易         词的小令     宋代

 

查看答案

解释词语。

1.栖息:                         

2.劫掠:        

3.无动于衷:                     

4.在劫难逃:       

5.束手无策:                     

6.五色斑斓:           

7.啸聚山林:                     

8.归咎:          

 

查看答案

默写

1.向来枉费推移力,             。(朱熹《观书有感》其二)

2.             ,千里暮云平。  (王维《观猎》)

3.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4.               ,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5.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积于今年六十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