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2.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2分)

                                                                           

                                                                           

3.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2分)

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2分

                                                                           

                                                                           

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3分)

                                                                           

                                                                           

 

1.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 2.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 3.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 4.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5.评分要点:①海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②珍爱海洋资源,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解析】 试题分析: 1.说明文为了体现语言准确性这一特点,常用一些表范围的词语来体现这一特点。如本句话,就用“之一”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 2.从本文的说明重点来分析即可。因为本文的重点是“海上粮仓”而不是“资源短缺”。 3.文章第6段为了表现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作者运用了“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4.文章的第4小节是从“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文章的第5小节是从“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文章的第6小节是从“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5.从海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个角度来理解即可。如:①海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②珍爱海洋资源,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节选自《新序》

注释: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鄙:边境。③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④侍御:侍从妃子。⑤谄谀:奉承拍马。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4分)

(1)臣之妻臣 (   )          (2)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    )

(3)今齐地方千里(   )         (4)是以至此 (   )

2.下面句子中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2分)

A.臣知不如徐公美                      B.时时而

大王能命将出师中力拉崩倒之声

C.服以立                             D.内外不吾过

军士吏甲               寡人之耳者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 ,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 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2分)

                                                                           

                                                                           

5.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查看答案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在写景方面有什么艺术特色?(2分)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茫茫宇宙,气象万千。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1.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4分)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                             活动四:                             

2.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开;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多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你从上文中读出有关物候现象的什么信息,请写出探究的结果。(2分)

                                                                        

3.也许你在远足过程中看到一些破坏自然、污染环境的现象,请你为保护自然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2分)

                                                                        

 

查看答案

古诗词默写(6分)

1.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赤壁》)

2.岂不罹凝寒?                     。(刘桢《赠从弟》)

3.人生在世不称意,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                  ,在昼犹昏。(吴均《与朱元思书》)

5.《过零丁洋》中作者以死明志,抒发了甘愿舍生取义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6.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远方亲友真诚的祝福:                 

                     道出了世世代代人的共同的心声。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②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③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④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A.③①②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