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
1.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江春行》)
5.望尽似犹见, 。(杜甫《孤雁》)
6. ,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7.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
8.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9.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赋壮词以寄之》)
10. ,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文言文阅读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沈复《童趣》)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①项为之强: ②徐喷以烟:
③与友期行: ④入门不顾:
2.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下车引之”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是( )
A.昂首观之 B.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C.项为之强 D.使之冲烟飞鸣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题目:没想到我如此 (浮躁、虚荣、坚强、幸运、能干)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⑶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根据课文默写
1.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江春行》)
5.望尽似犹见, 。(杜甫《孤雁》)
6. ,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7.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 咏梅》)
8.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9.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赋壮词以寄之》)
文言文阅读。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令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日:“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jua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诈:掩饰,欺诈。
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蔽甚矣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
老海棠树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她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③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吗?”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了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沿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④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拉——刷拉——”,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外地。那时奶奶腰弯背驼。“刷拉刷拉”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
⑤这样我才明白,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爷爷在旧社会是个地主,奶奶的成分也就随了爷爷算地主。文化大革命时,有人说爷爷在旧社会剥削农民,说奶奶是“吃了那么多年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这话让她独自愁叹,这话让她几十年的苦熬忽然间变成屈辱。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她一定会有一天自食其力的。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这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和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⑥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的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地主帽子?”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⑦在我的印象里,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在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之中。
(作者:史铁生 有删改)
1.从对奶奶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奶奶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分别表现了祖孙二人怎样的内心活动? “我”的内心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奶奶的内心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提到奶奶在海棠树下“张望”,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奶奶在“张望”着什么?
4.结尾的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作者对奶奶在老海棠树下“张望”的理解过程。(字数在120之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