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
A.竟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B.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C.竟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D.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
②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
③各种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
④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其他任何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⑥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
A.③①④⑤②⑥ B.⑤②⑥③①④ C.⑤⑥②③④① D.③⑤①④②⑥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忧心忡忡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
B.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C.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D.每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下列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角逐(jué)戛然而止驾驭浑身解数(xiè)
B.亘古(gèn)迫不急待恬静叱咤风云(zhà)
C.怂恿(cǒng)略胜一筹娴熟毛骨悚然(sǒng)
D.嗔视(chēn)姗姗来迟剽悍面面相觑(xū)
阅读下面的故事,并完成后面的任务。(6分)
一年前,鹿丹的爸爸不幸遭遇了一场车祸。妈妈为了给爸爸治疗,带着爸爸辗转于几家医院之间。大多数晚上,她都住在病房里。刚进初中的鹿丹和还在读小学的弟弟也只能随着父母挤在小小的病房里。有时病房安排了别的病人,鹿丹就只能回家,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家里……前几天,鹿丹的爸爸终于出院了,虽然落下残疾,但他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看到女儿,他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关心过她的学习了。于是,他翻开了鹿丹的作业。让他吃惊的是,鹿丹的作业几乎都是空白。他当着家人的面把鹿丹训斥了一顿。而鹿丹也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责问爸爸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来管她,并且从家里跑了出来。
1.音乐是抚慰心灵的圣药。如果让你给鹿丹推荐一首歌来帮助她解除烦恼,你会推荐什么歌曲?为什么?(3分)
2.两天后,在班主任老师和朋友的劝说下,鹿丹回到了家里。请你为鹿丹设计一段她回家后对爸爸说的话。(3分)
(甲)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世袭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有嗖嗖的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佩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只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挎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意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捡起那只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乙)让生命淡如湖水
张丽钧
睿智的庄子给我们留下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拿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
由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糟了。现代心理学称之为“目的颤抖”。
太想纫好针的手在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在颤抖。华伦达原本有着一双在钢索上如履平地的脚,但过分求胜之心硬是使他双脚失去了平衡——那著名的“华伦达心态”以华伦达的失足殒命而被赋予了一种沉重的内涵。
人生岂能无目的?然而,目的本是引领着你前行的,如果将目的做成沙袋捆缚在身上,每前进一步,巨大的牵累与莫名的恐惧就赶来羁绊你的手脚。如此,你将如何去约见那成功的自我?
“目的颤抖”是因为心在颤抖。心台太低,远处的胜景便不幸为荒草杂树所遮蔽;平庸的眼,注定无福饱览那绝世的秀色。而太在乎了,太看重了,其结果,则如同恐惧蛀蚀了勇敢,失败吞噬了成功。
“大体则有,具体则无”,把目光放得远一些,让生命恬淡成一泓波澜不惊的湖水,告诉自己,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岸旁侧觅坦途。
1.你觉得(甲)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4分)
2.(乙)文提倡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为什么用“让生命淡如湖水”为题?(3分)
3.(甲)文修辞手法运用成功,请对下面两个句子进行赏析。(4分)
(1)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有嗖嗖的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2)我一直挎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意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坍塌了。
4.读完(甲)(乙)两文,你有哪些收获?(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