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珍珠鸟》题。(共14分)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

阅读《珍珠鸟》题。(共14分)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苗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我”做了哪些事使珍珠鸟与“我”“一点点熟悉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了一系列动词描写胆子大了的“小家伙”“落在我的书桌上”的动作。请依次写下来(重复的不必写),并说说作者这样写,表现出珍珠鸟怎样的特点?(4分)

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开头的“真好!”实际上是针对什么说的?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句话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好!

 

1.答案要点:①用吊兰盖鸟笼 ②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一个要点2分。 2.答案:①描写了珍珠雏鸟体形的可爱。②表达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3.答案:动词有:挨近 蹦 俯下 喝 偏 瞧 跑到 跳动 啄 特点是:娇憨可爱(或;顽皮可爱、淘气可爱) 评分标准:本题4分。“动词”占2分,其中依次填写动词1分,够七个动词给1分(即:少两个以内不扣分;少三个以上扣1分);“特点”占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信赖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或:人与动物间的信赖创造出了和谐) 评分标准:本题2分。围绕“信赖”占1分,填写出的句子与“真好”连贯占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仔细阅读文章,依照“我”的行为描述相关文字信息按要求概括。 2.根据句子的语态和描写的内容,体会作者对鸟喜爱的情感。 3.找到描写鸟的文段,从中摘出描写鸟的动词,根据这些动词的描述分析理解作者所描写的鸟的情态特征。 4.此问即要根据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又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人鸟情以及生活的情趣方面理解,不能从“保护动物”方面理解。 考点:理解文意,概括要点,发表感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在横线上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世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仲永:___________________

(3)前时之闻:___________________ (4)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加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借旁近之夸父日逐走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不能其一处也

C.又七年,还扬州屠后断其股

D.于舅家之但当涉猪,往事耳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4分,各2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仲永作诗由“___________”到“________”,充分说明了___________。(3分)

 

查看答案

阅读现代诗歌(6分)

《笑》 林徽音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艳丽如同露珠,                   轻软如同花影,

朵朵的笑向                                      痒痒的甜蜜

贝齿的闪光里躲。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1.诗中描写她的笑抓住了眼睛、____、____、____、____等部位特征。(2分)

2.她的笑具有非同一般的美,具有诗情画意的美,诗人分别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的情态来比喻。(2分)

3.请写出带有“笑”字的四个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共4分)

⑴在你阅读过的下列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从小说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任选一个角度简略说说理由。(60字以内,2分)

《童年》《鲁滨孙漂流记》《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不超过3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写:(2分)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并且给人类以深刻的启迪。我喜欢斑羚,因为在种群面临灭绝的时刻,它们能够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生命为下一代开辟生存的道路;我喜欢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8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1分)

2.蒙曰:“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1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论语》(1分)

4.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1分)

5.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1分)

6.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  。《滁州西涧》(1分)

7.江南逢李龟年中借用暮春之景传达时世凋敝、人生凄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