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3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②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③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④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⑤“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⑥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⑦“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⑧“那怎么——”
⑨“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⑩“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⑾“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⑿“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⒀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⒁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⒂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⒃“怎么了?”爸爸问他。
⒄“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⒅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⒆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⒇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21)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22)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2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在文章中,作者与生前的鲁迅先生接触过几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次接触的主要内容。(3分)
2.(21) 段中“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句话表达了此刻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3发)
3.(22)段写阿三和阿三的述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3分)
4.请将《风筝》中节选的片段与文章中画线部分进行对比阅读,探究鲁迅在关怀爱护少年儿童方面发生了哪些改变。(4分)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风筝》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小题。(12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若/夫/淫雨霏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然/则/何时而/乐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大易小,甚善 B.可以一战
C.全石以为底 D.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
4.将文中画线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④段是修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活动二:青春的思悟。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进自然,使你心开气阔,识见广增。请你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写出自己的感悟。30个字左右。(3分)
你班进行“背起行囊走四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
活动一:走进大自然。
1.云雨雷电,节气变化,都影响着人的活动。下面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观察总结出的谚语,请你解释其中的意味。(2分)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2.四季更替,风物长新。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盼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2发)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拔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默写。(8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礼记》)
2.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王湾《次北固山下》“ , ”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象,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4.“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古人文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此相关的佳句。范仲淹的“ ,燕然未勒归无计”;苏轼的“ ,鬃微霜又何妨”;辛弃疾的“ ,梦回吹角连营”。
名著阅读(2分)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洒家是 ,他同李逵一样具有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性格特点。这段文字又表现出他 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