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2分) 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 李浩燃 ①埃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2分)

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

李浩燃

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划着汉字“丁××到此一游”。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

②“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竟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不仅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③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中国游客甚至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

④“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一个国家文明意识的自我审思。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应予以必要宽容并助其改正,但整个社会则应以此为镜、自我检视。

⑤的确,“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也是国内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从被刻字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乱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文明素养的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⑥有人说,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所有的美好都刻在心上。而提升文明素养,也需在心上刻下这让人蒙羞的“到此一游”。在拥堵的公路上随意并道时,在地铁的长队里加塞插队时,在逃票成功洋洋得意时,在网络空间掐架骂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字就该闪动警示之光,提醒你触碰到了文明的红线。谨记“到此一游”激发的文明耻感,以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迈进一步。

⑦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经不是问题,甚至海外奢侈品商店促销都会挂上汉语海报。然而,很多人也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现代化的过程中,怎能少了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国务院会议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政府机构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在社会管理者那里,文明素养、人的素质,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

⑧同样是神庙,雅典阿波罗神庙的一块石板上,刻着这样的铭文:认识你自己。反思埃及神庙刻字事件,以此为契机省察自我文明素养,才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尊敬,更让我们在文明复兴之路上“递进一层”。

(选自2013.5.27《人民日报》)

1.作者在文中针对“到此一游”这类不文明现象,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3分)

2.第③段中作者说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特殊含义”应该怎么理解?(4分)

3.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3分)

4.阅读第段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再补写两个事例,反思我们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以此为镜,自戒自省。(2分)

 

1.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3分,如答“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或“以此为契机省察自我文明素养”也可。) 2.在国外,每个人的文明程度都影响着公众对中国的印象;当出国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时,个人的文明程度在国际上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会更大。(4分) 3.举例论证(事实论证),论述了不文明现象远涉重洋的原因。(共3分,论证方法分,观点2分。) 4.答案示例:在公共场合大专长喧哗时;在旅游景点知扔垃圾时。(2分,每点1分,其他合乎题意者也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读文章,能够明白作者的观点是批评“到此一游”现象,把握住如何批评?如何指导改正?写出及时核心观点。 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联系上下文含义得出“每个人的文明程度都影响着公众对中国的印象”所以,每个人都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 3.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事实论证”, “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也是国内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根据语境,合乎情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苏轼小品文两则,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一)临皋闲题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耳。

(二)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⑤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⑥,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⑦,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②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  ③两税:夏秋两税。   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⑤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⑥木末:树梢。  ⑦死法:死于军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胜 ___________

②虽兵阵相接      虽 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B. 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C.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D.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4.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2分)

5.两则短文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中表达的情怀却有共同之处。请概括写出。(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7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3. 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为政》)

5.唐诗中有许多描写大江大河或高山平原的诗句,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_______

①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

③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④②    C.  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均选自此书。

B.《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墨池记》是我国古典文学“记”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郭沫若曾为蒲松龄故居写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对联。

D.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故乡》中的杨二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浦夫妇等。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