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13分) 父亲的船 高巧林 ①父亲拥有一条船。坚厚...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13分)

父亲的船

高巧林

①父亲拥有一条船。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

②奶奶曾经告诉我,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父亲摇船去了村东的大湖,把我的胎盘扔进汹涌的浪涛里。我听了一震!奶奶却笑了——“湖神会赏你一副好胆气,长大后才可做像你父亲一样的男子汉!”

③父亲的船,驶进我的童年,在冗长蜿蜒的水道上荡漾,颠簸。悠悠的橹桨边泛起一泓泓欢乐的笑靥和委屈的泪。

④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⑤一丝纤细的牛草,悄悄地把我的睡梦牵醒。我揉开惺忪的眼帘,携上心爱的木刻小舟,还有一只赭纹密布的海碗,跃上了父亲的船。

⑥晨风中传来咿咿呀呀的橹桨曲。父亲脱下热烘烘的衣衫,披在我寒颤颤的肩背;又从海碗中取来黄乎乎的面枣,塞进我稚嫩的手窝。蓦然回首,村里的那棵银杏树,已在遥远中忽隐忽现,唯独我心爱的木刻小舟寸步不离地尾随着父亲的船绳。我仿佛第一次看见了生活中的父亲和我,继而,懵懂的心田里流过一股淡淡的酸涩。

⑦江风紧了,父亲上岸拉纤。我立在船头上看见,父亲微驼的背上拽着一根粗大的绳索,艰难的步履在尘沙飞扬的岸滩上,写下一串深沉的脚印。我再也站不住了,满腔的疚意燃成一团小男子汉的火焰——我收起舷边拖牵着的木刻小舟,蹬的一下跳上岸去,自个儿奔跑起来!

⑧父亲那血红的牛一般的双目中,顿时现出莫名的恼怒和痛苦,骂道:“才十三岁的人蛋,就不听话啦!”

⑨我流泪了,泪水流成个白亮亮的小河……

⑩傍晚,我从门槛缝里偷出一把钥匙,蹑手蹑脚地开启了父亲的船锁,第一次在村前的小河里摇开属于我的橹声。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歇橹看时,手窝里磨起了透亮的泡泡。

11父亲站在河岸边,投来一束慈祥而欣慰的目光,手里还捧着我那只心爱的小木舟。父亲正重温他早已逝去的童年。

12夜里,我在梦境中真的成了男子汉——独自摇着父亲的船,去了村东的大湖里,尽情又浪漫地摇呀摇……

(选自《优秀千字散文选》)

1.为什么说“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请联系全文分析。(3分)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跃上了父亲的船。

(2)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

3.从全文看,“我”眼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3分)

4.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3分)

 

1.(1)父亲带“我”出航,使“我”感受到了欢乐。(2)“我”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酸涩而心存疚意。(3)父亲对“我”责骂让“强”流泪,感到委屈。(4)“我”偷出钥匙第一次一个人去划船。(5)夜里做梦,“我”期盼着自己成长。(3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2.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第一次出航,内心的急切和激动。(2)生动形象地写出船一会儿顶上河埠,一会儿撞了竹桥,不好驾驭,没有方向,横冲直撞的状态。同时写出了“我”驾驶小船很不熟练,内心十分慌张和兴奋。 3.父亲质朴、稳健,是“我”幼小心目中的精神依托;父亲是有胆气的男子汉;父亲对“我”充满慈爱;父亲的生活充满艰辛;父亲对“我”充满希望。 4.不能删。(1)结构上首尾呼应,结尾写到“我”梦到驾驶父亲的船出航,与第一段心目中父亲的船神圣而庄严,第二段祖辈父辈对“我”成长的期望相照应。(2)突出主旨:父亲的船在“我”心目中神圣庄严,“我”渴望成长为像父亲一样的男子汉。(3)以梦境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读者的回味。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有效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要抓住关键词“永远难忘”,从文章5-12段找出找出为什么使我“永远难忘”的相关情节进行概括。抓住“什么人+干什么(怎么样)”的形式进行概述。 2.本体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时,要先看有没有使用修辞,再看用词和表达效果。第(1)题从人物描写方法和用词准确性角度切入,“跃”是一个动词,是对“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第一次出航时内心的急切和激动,第(2)题运用了拟人修辞,表现了船一会儿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不好控制的情景,说明“我”驾船技术不熟练。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时要对描写父亲言行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提炼出人物的品质。如“父亲拥有一条船。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说明父亲是“我”幼小心目中的精神依托。“父亲脱下热烘烘的衣衫,披在我寒颤颤的肩背;又从海碗中取来黄乎乎的面枣,塞进我稚嫩的手窝。”说明父亲对“我”细致的关爱。“江风紧了,父亲上岸拉纤。我立在船头上看见,父亲微驼的背上拽着一根粗大的绳索,艰难的步履在尘沙飞扬的岸滩上,写下一串深沉的脚印”说明父亲工作的辛劳、不容易。 4.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答题时,既要答出结构上的作用,也要答出内容上的作用。结尾和开篇首尾呼应,结尾写到“我”梦到驾驶父亲的船出航,与第一段心目中父亲的船神圣而庄严,第二段祖辈父辈对“我”成长的期望相照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表现“我”渴望成长为像父亲一样的男子汉。这样的结尾更能吸引读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上,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带给了我们恩泽,师长的关爱拨动了我们的心弦,生活的波澜触发了我们的感慨,青春的火花点燃了我们的激情……这种力量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我们不断地汲取与发挥那成长的力量,一路前行,再也不会畏惧那路上的荆棘坎坷!

请以“成长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

数控制在600字~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18分)

幸福的玫瑰    【美国】阿·戈登

那年春天,每周六晚上我都要给凯洛琳小姐送去一朵玫瑰,那玫瑰总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  

②我在放学后和星期六在奥森老爹的花店替他送花。从一开始我送玫瑰的时候,就觉得这事有点儿古怪。第一次送玫瑰的晚上,我提醒奥森老爹忘记给我送花人的名片了。

③“没有名片,詹姆斯。送花的人要求尽量保密。所以你不要声张,好不好?”奥森老爹说。

④有人送花给凯洛琳小姐,我很高兴,因为大家都可怜她。我们小镇里的人都知道,凯洛琳小姐最倒霉不过,她被人抛弃了。她与潘尼曼已订婚多年,一直在等他。但潘尼曼在医院实习期间,爱上了一个更年轻漂亮的女郎,和她结了婚。潘尼曼娶的那个女郎的确是个关人,叫克丽丝汀。

⑤她在我们镇上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因为女人都鄙视她,说她的坏话。至于可怜的凯洛琳小姐,这件事可把她害惨了。一连半年,她足不出户,放弃了一切公众活动,甚至也不替教堂弹风琴了。

⑥我送第一朵玫瑰去的那天晚上,她看上去像个鬼。我把那个盒子递给她,她满脸惊讶——“给我的吗?”第二个星期六,在同一时间,我又送一朵玫瑰给凯洛琳小姐。下个星期六,又是一朵。第四次她很快就开了门,我知道她一定在等待着我。她的两颊微红,头发也不那么散乱了。

⑦我又给她送去了第五朵玫瑰。第二天早晨,凯洛琳小姐又回到教堂弹风琴了,我看见她衣襟上别着那朵玫瑰。“多么勇敢。”我母亲说,“多么有骨气!”

⑧我照例每周末去送玫瑰,凯洛琳小姐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现在她有点儿自豪,表现出一种傲岸自尊的神气。这一晚是我去凯洛琳小姐家最后的一个晚上。我把盒子递给她,说: “凯洛琳小姐,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送花了,我们下星期要搬到别的地方去。不过,奥森老爹说他会继续送花来的。”

⑨她踌躇片刻,说:“詹姆斯,你进来一下。”她把我领到整洁的客厅,从壁炉架上拿下一个精雕的帆船模型。“这是我祖父的。”她说,“送给你。你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你和那些玫瑰。”她把盒子打开,轻触娇嫩的花瓣,说:“花瓣无言,却告诉我许多事情……”

⑩回花店后,我做了一件从来不敢做的事情。我在奥森老爹那儿找到了我所要找的东西。只见上面是奥森老爹潦草难辨的笔迹:“潘尼曼,五十二朵美国红玫瑰,每朵两角五分,共计十三元。已全部预付。”原来如此,我暗自思忖,原来如此!

⑧直到许多年过去。有一天,我又来到奥森花店。一切都没有改变。我跟他聊了_阵,随后问:“凯洛琳小姐现在怎样了?”“凯洛琳小姐?”他点点头,“她嫁给了乔治,那个开药店的,人不错。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哦!”我有点惊讶。我想让奥森老爹知道我当年有多精明,“你猜潘尼曼太太知不知道她丈夫送花给他的老相好凯洛琳小姐呢?”奥森老爹叹了口气:“詹姆斯,你从来就不太聪明。送花的不是潘尼曼,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

⑩我瞪着眼睛看着他:“那么花是谁送的?”“一位太太。”奥森老爹说,他小心翼翼地把栀子花放进盒子,“她说她可不肯坐视凯洛琳小姐因为她而毁了,送花的是克丽丝汀。”

⑩“你瞧,”他最后盖上盒子的时候说,“那才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选自《外国百篇经典微型小说》,有删改)

1.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2.阅读下面两句话,结合“骨气”的内涵,联系文本分析凯洛琳、克丽丝汀这两个人物形象。(4分)

 (1)我母亲说,“多么有骨气!”

 (2)他(奥森老爹)最后盖上盒子的时候说,“那才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3.“我”和凯洛琳告别时,凯洛琳为何送“我”帆船模型?(4分)

4.请分析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表达效果。(3分)

5.结合文本内容,探究“幸福的玫瑰”的意蕴。(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2分)

不求甚解    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3分)

2.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4分)

3.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4.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0分)

云计算    钟华

①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

付模式。云计算被视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

性改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②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

麻烦。很多人觉得数据只有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才最安全,其实不然。你的电脑可能会因为

自己不小心而被损坏,或者被病毒攻击导致硬盘数据无法恢复,不法之徒则可能利用接触你电

脑的机会窃取你的数据。据报道日本核能机构电脑因为感染病毒,导致大量数据外泄。反之,

当你的文档保存在类似Google Docs的网络服务上,你就再也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因

为在“云”的另一端,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来帮你保存数据,有全世界最专业的团队来

帮你管理信息。

③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你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有一个你喜欢的浏览器,你要做的就是在浏览器中键入URL,然后尽情享受云计算带给你的

无限乐趣。你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编辑存储在“云”的另一端的文档,可以随时与朋友分享信

息。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专业人员帮你维护硬件,帮你安装和升级软件,帮你防范病毒和

各类网络攻击,帮你做你以前在个人电脑上所做的一切。

④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不同设备的数据同步方法种类繁多,操作复杂,要在这许多不同的设备之间保存和维护最新的一份联系人信息,你必须为此付出难以计数的时间和精力。这时,你使用云计算就会让一切变得简单。在云计算的网络应用模式中,数据只有一份,保存在“云”的另一端,你的所有电子设备只需要连接互联网,就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同一份数据。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一台电脑找到某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可以在任何一部手机上直接拨通朋友的电话号码。

⑤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的计算模型,云计算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从多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云计算有哪些优点?请简要概括。(3分)

2.第②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3.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进行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为  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文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字共三十有四    B.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西蜀之去南海/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野有麦场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3分)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吾欲之南海,何如?(2分)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3分)

4.你从这篇文章中领悟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