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2分) 糖 ①站在店堂门口的那人像是林老师——不好,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2分)

①站在店堂门口的那人像是林老师——不好,是她!

②我赶紧低下头,收钱找钱的时候,也尽量让顾客的身躯挡住我的脸。她到店里来买什么?但愿她不要朝这边看,千万不要来买糖——我害怕见到她。十多年没见了,每每想起她来,我就会处在一种负疚和惶惶不安的心情中。唉,都是为了那颗倒霉的糖……

③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的时候,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那天,我很早来到学校。在教室外面的拐角处,我看到了林老师,她正蹲在地上用手把窗下被砸碎的玻璃片一块一块往簸箕里捡。林老师原先是我们的班主任,从她身上我得到过母亲一般的温暖和呵护。然而此时她被剥夺了教书的权利——监督劳动。天气很冷,凛冽的寒风把她一双手冻得通红……我想,我要是能有一副手套送给她多好啊!可是没有。

④忽然,我想到口袋里有一颗糖,是昨天下午小胖给的。这颗糖多漂亮呀,包装纸上印着五颜六色的图案,名字还是烫金的——“奶油”。晚上睡在床上我还仔仔细细看了个够,嗅着那奶油的香气,仿佛就尝到了浓烈的甜味。几次我都想剥开来吃掉,可都没有舍得。林老师每天天不亮就来学校扫地,这会儿一定又冷又饿。让我把糖送给她,听说一颗糖能增加一份热量哩。

⑤我走到林老师身后,她缓缓转过身子,看到是我,那呆滞、淡漠的双眸里顿时生出光来。她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可没说出声来。“林老师,您冷吗?”她摇摇头,把手在衣襟上擦了擦,为我拉平了棉袄外面的罩衫。她笑了,可给人的感觉是在哭,她心里一定很不好受。我不忍再看那饱受折磨的面容,转身把糖塞进她那变得粗糙的手中,轻轻说:“您吃了,就不冷了。”

⑥我飞快地跑了,但我能感觉到她捧着那颗漂亮的糖,长久地伫立着,朝着我跑去的方向凝思……可是到了下午,我才知道小胖给我的根本就不是糖,而是包在糖纸里的肥皂,他是在捉弄人啊!……我哭了很久很久,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我怎么向林老师解释呢?在她心理造成的创伤是永远也无法弥合了,今后我没有脸再见她了……

⑦“同志,我买一斤‘花生牛扎’,一斤‘大白兔’。”是林老师!我慌乱地抬起头来,还好,她只顾看柜台里的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我。我连忙把两包装进纸袋的糖递过去。趁她拿钱的时候,我打量了她一眼——她老多了,头上掺夹着银丝,脸颊上已经出现了老年斑。她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显得庄重而又矜持。我断定,一旦她发现站在面前的是我,那笑容即刻就会变成愤慨和痛苦……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⑧她把糖放到提包里要走了。她终于转过身体。她没有发现我!突然,我想到应该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乞求她的宽恕,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否则我将一辈子都背着这个沉重的包袱!“林老师!”我禁不住叫了起来。

⑨她回过头来,惊异地看着我,忽然,兴奋地扑到柜台上:“这不是婷婷吗?看我都快认不出来了,一眨眼功夫都长成大姑娘啦!”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有许多话要说。蓦地,她从提包里抓出一大把刚买的糖塞到我手里:“你吃糖!你在工作,我不打扰了,下了班一定到我家来玩,我还住在老地方,今天我退休了。”“不,我……”我捧着糖不知如何是好。“怎么,不好意思吃老师的糖?你忘了,老师还吃过你的糖呢。我记得那是一颗包装考究的‘奶油’糖!”

⑩我语塞了,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样?是揭我的伤疤?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我受不了,受不了!我真想躲到更衣室里去大哭一场……

11林老师一点也不顾我情绪上的变化,她接着说:“我一直惦记着你,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不仅是一颗糖,它是一颗心,一颗纯洁、善良的童心。可是我没有福气,糖让那些顽皮的孩子们给搜走了。至今我还在懊悔为什么舍不得早点吃掉呢,那颗糖一定很甜很甜。”她笑了。

12我重重地舒了一口气,仿佛把积在心头十几年的郁闷全都吐了出来,我感到全身一阵轻松……

13我不想再对林老师重提糖的事情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但愿今后人们之间互相给予的是比糖更甜的东西。  (作者周密)

1.文中记叙的与“糖”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请阅读文章③-12段,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时间

与“糖”有关的事情

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五年级”时

愧疚不安

“十多年后”

看见老师买糖

认出“我”后

痛苦尴尬

谈往事时

得知老师没吃糖

2.请简析文章第⑨段“老师兴奋地扑到柜台上”一句中“兴奋”的原因。(3分)

答:                                                                        

3.文章最后一句中“比糖更甜的东西”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从“我”和林老师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                                                                        

 

1.①给老师送糖(1分),②慌乱、害怕(1分),③老师请我吃糖(1分),轻松解脱(1分)。 2.师生重逢高兴(1分);林老师感念“我”在最困难时馈赠自己一颗糖(1分);体会到在特殊时期纯洁善良童心的可贵(1分)。 3.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来回答即可。从“我与林老师”这两个角度来回答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文以“糖”为线索展开故事的描述。“五年级”时,给老师送糖,后来知道是一块肥皂时,愧疚不安;“十多年后”, 看见老师买糖,怕老师认识,心里感到慌乱、害怕;认出“我”后,林老师感念“我”在最困难时馈赠自己一颗糖,感到痛苦尴尬;谈往事时,得知老师没吃糖,感觉轻松解脱。 2.林老师当年在受折磨的时候,受到了我这颗糖的温暖,一直铭记在心,当我叫她的时候,林老师认出我后,兴奋的扑到柜台上,这里的“兴奋”体现出林老师是一个感恩的人。 3.比糖更甜的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在最困难时期,“我”真诚关心林老师,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糖送给老师;知道是假糖后一直愧疚自责;与老师重逢寻求宽恕。林老师对“我”母亲般的关心、呵护,对学生的点滴关爱,多年铭记不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祖逖》,完成小题。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因起舞   因:              ②不给铠仗   给:       

③蹴琨觉   蹴:              ④遂屯淮阴   遂:       

2.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 ①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②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B. ①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②晏子将使楚

C. ①为其来也                 ②以逖为奋威将军

D. ①少有大志                 ②睿素无北伐之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翻译:                           

②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翻译:                           

4.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祖逖的“大志”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查看答案

在北京市第29个义务植树日到来之际,某校开展了关于义务植树的调查活动,下面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请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自1981年以来,首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已经开展了32年。从开展义务植树前的1980年到2012年底,北京市绿化成效显著:北京市森林覆盖率由12.83%提高到38.6%,林木绿化率由16.6%提高到55.5%,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5.14平方米提高到15.5平方米。

材料二:在义务植树活动中,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纷纷投入到植树、绿地养护、绿地认养、碳汇购买、绿化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16个区县相关部门都组织了不同主题的植树活动,有的区县还在城市公园设立宣传点,为市民提供植树养花、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修剪管理等咨询服务及有关的绿化政策、法律法规等现场答疑息: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共3分)

“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理念:孔子重“仁”,在《论语·泰伯》中提出“      ”,强调有志之士毕生都要奉行的准则;孟子重“      ”,《孟子·告子上》中用“鱼”和“熊掌”作比喻,提出“      ”的主张。这些至今还有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默写(共6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行路难》)

2.荡胸生曾云,                   。           (《望岳》))

3.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子·修身》)

5.《陋室铭》中点明其主旨的语句是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燕》——高尔基——苏联

B. 《背影》——朱自清——现代

C. 《钱塘湖春行》——刘禹锡——唐代

D. 《丑石》——贾平凹——当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