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史铁生《我与地坛》)

材料二︰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梁晓声《母亲》)        

材料三: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车行《母亲》)

1.以上三则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           (2分)

2.根据材料二或材料三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2分)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                                               

母爱是                                               

 

1.材料一 2.母爱是昏暗的灯光下穿针引线的身影,那份辛劳陪伴我们成长;母爱是童年时亲切的呵护,那份关爱陪伴我们成长。 【解析】 1. 试题分析:分析三则材料,看有没有写到母亲为生活为“我”的操劳,显然材料一没有写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分析例句的构句,选取与例句同类内容的写母亲操劳的某一细节为材料,按照例句结结构“母爱是……,那份……伴我们……”。仿写主要是围绕同一主题仿句式,技巧是改变例句表达主要内容的词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是(2分)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①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

②最温暖的,是纯洁无暇的真挚感情。

③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④最悦目的,是纤尘不染的青山绿水。

A.④②③①    B.④②①③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查看答案

香椿   张晓风

①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②每次回屏东娘家,我总要摘一大抱香椿芽回来,孩子们都不在家,老爸老妈坐对四棵前后院的香椿,当然是来不及吃的。

③记忆里妈妈不种什么树,七个孩子已经够排成一列树栽子了,她总是说“都发了人了,就发不了树啦!”可是现在,大家都走了,爸妈倒是弄了前前后后满庭的花,满庭的树。

④我踮起脚来,摘那最高的尖芽。

⑤为什么,椿树是传统文学里被看作一种象征父亲的树。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而我是站在树下摘树芽的小孩。那样坦然的摘着,那样心安理得的摘,仿佛做一棵香椿树就该给出这些嫩芽似的。

⑥不知年复一年我摘取,年复一年,那棵树给予。

⑦我的手指已习惯于接触那柔软潮湿的初生叶子的感觉,那种攀摘令人惊讶浩叹,那不胜柔弱的嫩芽上竟仍把得出大地的脉动,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而香椿芽,是大地最细致的微血管。

⑧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

⑨我把树芽带回台北,放在冰箱里,不时取出几枝,切碎,和蛋,炒得喷香的放在餐桌上,我的丈夫和孩子争着嚷着炒得太少了。

⑩我把香椿夹进嘴里,急急地品味那奇异的芳烈的气味,世界仿佛一刹时凝止下来,浮士德的魔鬼给予的种种尘世欢乐之后仍然迟迟说不出口的那句话,我觉得我是能说的。

? “太完美了,让时间在这一瞬间停止吧!”

?不纯是为了那树芽的美味,而是为了那背后种种因缘,岛上最南端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象征父亲也象征母亲的树。

?万物于人原来可以如此亲和的。吃,原来也可以像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

(选自《意林》,未来出版社2010版)

1.作者描写景物语言细致,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2.第⑤自然段作者写到“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3.第⑨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4.结合全文主旨,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受或启示。(80-100字,6分)

                                                                        

 

查看答案

假想金箍棒 麦笛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②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3~5厘米的样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最大在3900立方厘米左右。因此,如果金箍棒的材料是锇,其质量大约为88千克,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关羽能舞动重41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动重32千克的水磨禅杖,以猴哥那山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有人说,不是6250千克吗?想必那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③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王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④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大罗金仙都能化成血水”,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炼就了一身铜皮铁骨,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材料又像铱。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⑤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碗来粗细”进而变成绣花针大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⑥《西游记》中老龙王说:“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可长可短,能随时调整,实在是太方便了。猴哥成佛之后,金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3分)

金属名称

金属属性

金箍棒可能用它来制作的理由

(1)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兵器,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

硬度最大

(2)

(3)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腐蚀性极强。

 

2.文章第④段写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为什么要介绍孙悟空在炼丹炉内灯炼就一身铜皮铁骨以及会七十二变的情况?(3分)

                                                                              

3.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对说明有何作用?(3分)

                                                                              

4.文章第⑤段中“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中加点词语“常见的”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5.毛主席曾评价孙悟空“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孙悟空是很多同学儿时的偶像,请结合《西游记》中具体章节的内容,谈谈你喜欢孙悟空的理由。(4分)

                                                                          

 

查看答案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实词。(4分)

(1)以为噬已                   (2)习其声               

(3)猫于中山                   (4)饥寒犹远              

2.下列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吾患在鼠放山下

B.船载入我日始初时去人近

C.慭慭碧窈

D.至无可用弗食鸡已耳

3.翻译句子。(6分)

(1)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2)中山人予之。善扑鼠及鸡。

                                                                              

(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4.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领悟到了什么道理?(4分)

                                                                        

 

查看答案

【甲】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乙】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②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

①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②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③夜榜:夜航。

1.解释甲诗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并写出乙诗中与此句意境相似的一句(2分)

                                                                                                                 

2.这两首诗意境相似,但流露的情感却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