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2分)

(1)欲其林  穷:                    (2)便还家  要:                

(3)处处之  志:                     (4)欣然往  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业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       有良田美池桑竹

C.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

D.便扶路                寻所志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阅读思考,简要回答: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1分)

                                                                              

(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分)穷:走尽;   “要”通“邀”,邀请 ;  志: 做标记;   规:计划,规划 2.(2分)D 3.(2分)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4.(3分)(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解析】 1. 试题分析:所学古文,对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要准确记忆,考时可根据记忆直接作答,节省时间。解释加点词义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四个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要用古义来解释,“穷”是形容词动用,“志”名词动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结合平时所积累的知识,根据句意判断名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进行比较。可采用排除法,先排除非选项。A项中“为”一为“作为”一为“对”;B项中“之”一为代词“这些”一为助词“的”;C项中“其”一指代“村”一指代“人”。D项中“向”都是“原来”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句中的“妻子”“绝境”“间隔”都要按古义一字一义的解释,不可按现代汉语的意义讲。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从文中找到写“桃花源”不可捉摸而神秘的句子即可。作者的写作意图按老师讲课时所分析的解答即可,作者写“桃花源”景美物丰人善,表达的是对“平等”“富足”社会生活的向往。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每题1分,共8分)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2.纷纷暮雪下辕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与朱元思书》)

4.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蒹葭》)

5.《醉翁亭记》中通过光线明暗变化描写朝暮景色的句子是:                           

6.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曹操的“                                                    ”。

7.《关雎》首节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以引出所咏之物:“                    。”

8.赏桃花、挑马兰、放风筝……农家有乐,乡村有美,我国古代诗词中有不少是描写乡村优美景色的,请写出其中两句(连续两句)                                    。 

 

查看答案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A.嶙峋   俨然  纷致沓来   生机盎然   磕磕绊绊 

B.恣睢   阑珊  浮光掠影   万壑藏云   分道扬鏖  

 

查看答案

作文。(40分)

题目:我有使不完的劲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不少于600 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2分)

这样的中国人

⑴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

⑵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

⑶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

⑷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⑸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出身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忠。

⑹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三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⑺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的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⑻所以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而且,也超出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⑼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感到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

⑽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

⑾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荣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⑿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

⒀我不知道。

⒁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咳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⒂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 

             

⒃林徵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

⒄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

⒅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徵因。

⒆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

                                                              (选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申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②林徵因 建筑学家和作家。

1.从叙述顺序来看,第(5)、(6)段都属于插叙,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2.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补写(15)段"他们说"的内容。(2分)

                                                                            

3.(16)段林徽因的回答,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或情感?(2分)

                                                                             

4.第(19)段中的两个"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5.文中的梁思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