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当自己的伯乐 吴淡如 ①我们曾读过韩愈的《马说》,...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当自己的伯乐

吴淡如

①我们曾读过韩愈的《马说》,大意是这样的:有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的话,本来资质很好的千里马,就会沦为常马,死了也没人知道它是能日行千里的马。

②也许大家都因之而相信,一定要有伯乐的出现,看出自己的潜能,并且尽力栽培,自己的天赋才能够发扬光大。很多未获成功的人,也常常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的千里马,只是时运不济,没遇上伯乐,害得自己的天才被埋没了。

③伯乐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无疑是有一些作用。但每位伯乐所扮演的都不是“一路扶持、始终相依”的角色,他或许陪过成功者一段,但终须放手,最重要的障碍还是由成功者自己跨越的。

④人生遇到伯乐,固然有助于成功;而伯乐可遇不可求,不遇伯乐,我们就注定是失败者吗?

⑤不久前,有位记者问曾赢得世界冠军的羽毛球选手熊国宝:“你能赢得世界冠军,最感谢哪个教练的栽培?”木讷的他想了想,坦诚地说:“如果真要感谢的话,我最该感谢的是我自己。”

⑥原来他入选国家代表队时,只是“绿叶”的角色,教练选了他,并不是要栽培他,而是要他当陪练。他没有埋怨,也没有懈怠,他赏识自己的球技,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成功。那些年,为了增强体能,零下十几度的冬天,他依然早上五点去晨跑。

⑦那一年他垫档参加世界大赛,大家都认为他是去当“牺牲打”的,没有人在意他会不会打赢。没想到他竟然势如破竹地一路赢了下去,甚至赢了教练心中最有希望夺冠的队友,得了世界冠军,一举成名。

⑧没有教练赏识自己,他自己赏识自己;没有教练栽培自己,他自己栽培自己。当机遇垂青时,他抓住了机遇,获得了成功。如果他当初纠结于“绿叶”的角色,埋怨教练“有眼无珠”,自我放逐,那么,当机遇来临时,他定会措手不及,最终当个“牺牲打”罢了。

⑨没有任何一个成功者是需要诸葛亮费尽心力来扶持的阿斗。成功的人其实都是自己的伯乐。如果成功者是千里马的话,那根要自己跑快一点的鞭子,99%是握在自己手中的,方向也是自己操纵的。在人生道路上,若不遇伯乐,我们要勇于当自己的“伯乐”。       (选自《青春励志》2011年第10期,有删改)

1.文章开篇从韩愈的《马说》写起,有什么好处?(3分)

                                                                       

2.请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3.阅读③④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一些”的表达效果。

                                                                      

(2)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第④段的作用。

                                                                      

4.从论证过程看,文章是如何阐明“要勇于当自己的‘伯乐’”这一观点的?(3分)

                                                                      

 

1.(3分)引出议论的话题“伯乐的作用”;(1分)作为文章的一个论据。(1分);增强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2.(2分)相信自己展示自己从而获得成功的例子均可。示例:毛遂自荐。 3.(4分)(1)“一些”一词既肯定了伯乐对于人生成功的客观作用,(1分)又表明这些作用是有限的,并非不可或缺。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1分)(意思对即可) (2)内容上:表明伯乐可遇不可求,引发读者对不遇伯乐的思考。(意思对即可,1分)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 4.(3分)先简述《马说》文意,阐述伯乐对人的成功有一定的作用。(1分)再举熊国宝的事例,论证“成功的人其实都是自己的伯乐”。(1分)在此基础上,表明“我们要勇于当自己的‘伯乐’”这一观点。(1分)(意思对即可。未联系文章分析者,扣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议论文开头段落的作用多引出作者的论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故事还起论据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首先要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要勇于当自己的“伯乐”。然后围绕这一论点选择自己熟悉的名人事例即可。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1)“一些”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一些”肯定了伯乐对于成功的作用,但又不显得绝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这一段处于文中,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由上文写伯乐的重要性引入下文写做自己的伯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熟悉全文内容,从全文可知,文章以《马说》引入,然后用熊国宝的事例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最后论证要勇于当自己的伯乐。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霞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拮(jū)     褴(lǚ)      梁(jǐ)     尽职守(gè)

B.发(méng)   立(zhù)   落(yǔn)    而不舍(qiè)

C.杀(mǒ)     取(xī)    然(è)      强不舍(guō)

D.狡(jié)    幸(jiǎo)  予(jǐ)     一黄土(póu)

 

查看答案

作文:(50分)

31.题目:那一刻,我读懂了                 

要求:①要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天大雨,道不通,已失期。会                        

(2)死,死国可乎?  等             

(3)为天下  唱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今亦死             河曲智叟以应       

B固怪之矣            先帝不臣卑鄙

C多应者             牡丹之爱,乎众矣   

D又何焉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下面加点字的意义与“辍耕之垄上”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怅恨久之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楚人怜之 

4.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2分)                   

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⑵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查看答案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10分)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

2.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2分)

3.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2分)

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分)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酸碱食品与健康(8分)

⑴如果测定人体的血液,就会发现它永远是中性偏一点碱。可是人类每天吃的食品以酸味为多,碱味食品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人体环境反而是偏碱的呢?

⑵柠檬等水果虽然有非常强的酸味,但是它们的酸味来自于柠檬酸。柠檬酸在人体内可以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的,但它通过呼吸作用被送出体外,实际上并不会明显增加人体的酸度。同时,柠檬等水果富含钾、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碱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可以让身体偏向碱性。所以,酸味极强的柠檬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食品”。

⑶如果分析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现它与柠檬的情况正好相反。肉类富含磷、硫等非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酸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所以,肉类都是“酸性食品”,尽管它们吃起来一点酸味也没有。

⑷总的来说,鱼、肉、蛋、海鲜、精米白面以及碳酸饮料都是酸性食品,而蔬菜、水果、海藻、薯类、豆类以及茶叶都属于碱性食品。

⑸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肾可以调节离子的排出比例,肺也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呼出量。此外,人体还有一个巨大的碱性元素备用库——那便是骨骼。如果成酸元素过多,难以靠缓冲机制来调整,身体就会从骨骼中动用钙、镁等成碱元素来中和酸性元素,维持体液正常的酸碱度。

⑹然而,人体的调节机制虽然精密而有效,却总有一个能力的限度。如果成酸元素过多,超出了人体调节的能力限度,就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失调。

⑺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问题是酸性食品摄取过多。长期如此,便会过多消耗骨骼中的钙库存,引起钙的加速流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龋齿和近视。如果长期处于酸碱食物失调的状况,形成“酸性体质”,还会使人类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告诉了我们酸碱食品与健康有什么关系?(2分)

2.阅读文章⑵⑶段,给“碱性食品”或“酸性食品”下一个定义。(任选其一)(2分)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选一词作答即可)(2分)

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

4.材料∶“近年来,一些健康的饮食传统被抛弃:人们不喝茶水,而是改喝可乐;不吃薯类和豆类,却总是吃精米和白面;很少吃绿叶蔬菜,却吃很多的鱼肉海鲜。”结合文章,给现代人在饮食习惯方面提一些良好的建议。(注意说明理由)(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