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渴望长大,却发现越长大越孤单,可谁也无法停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渴望长大,却发现越长大越孤单,可谁也无法停下长大的步伐,从牙牙学语到青春美少年,轻轻回首,在这段成长历程中,自己的生理及心理悄悄地有了变化,自己不经意间有了烦恼,自己脑海中的梦想越来越清晰,自己渐渐地学会了感恩……仔细体味:哦,原来我渐渐地长大了!

请以“我渐渐地长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 ③书面工整。

 

例文: 我渐渐长大 一 那年秋天,我走进小学校门,对一切的新奇充满了我的大脑。蹦蹦跳跳进校园,又蹦蹦跳跳地出来。上课时,我总是聚精会神,腰板挺直,可以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一节课。虽然我并没有听懂多少,但我还是能认真地听。那年,我欣喜地戴上红领巾,感到无上的光荣。宣誓时,口中响亮地对着队旗喊出自己的名字,我在队旗的照耀下无比幸福。 如今,我每天走进的不再是小学校门,而是中学的校门。我不再蹦蹦跳跳,言语中也多了几分从容。上课时,我不再聚精会神,而喜欢自己暗自发呆,不知道想些什么。看来,成长的烦恼已渐渐爬上心头。六年级,不再觉得红领巾那么鲜艳,只认为那是一种负担,一种要很长时间才能推掉的负担。 很难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只能在心底说:我已渐渐长大。 二 那年冬天,我考了个我的学习史上的最低名次——第28名!取通知单是,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虽然父母和老师都在劝我,说不用那么伤心,只是一次,以后再取得好成绩就行了,可我还是哭得死去活来。 现在,一次学习上的失误对我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但也从来没有过比那次还要差的名次。考试过后,我不再慌乱,而是镇定,因为我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就行了。 不知何时我添了这么多镇静?我又渐渐长大了。 三 那年春天,我挨家挨户拜年,压岁钱的数目相当可观,我感到了莫名的自豪。我并不会乱用压岁钱,因此大人们经常开我的玩笑,让我给他们钱买东西,我总会回答他们:“我的钱存起来以后用。” 可如今,我很少会得到压岁钱,只因大人们说我长大了,碰到大人类似的问题,我也只是敷衍了事儿——我没钱。日复一日,大人们也就很少问这样的问题了。 想一想,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撒谎如同吃糖?我长大了。 四 大人们总会聚在一起议论“这孩子又长高了”“这孩子不像小时侯,已经长大了”……虽然耳朵里这样听着,但心里又很疑惑——“长大”是个什么概念? 我已走过14个春夏秋冬,这14年里我都学到了什么? 我只知道——我已渐渐长大…… 后记:14个春夏秋冬,14个脚印,14个脚印应证了一个共同的词——“长大”。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有关“成长”的话题,是个老作文题。“渐渐长大”,就是变化,以前怎么样,现在又怎么样,就是要把这种变化的过程或变化的原因写出来。本作文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记叙些什么?注意引导语的提示,大概可以从三方面选材,一是生活方面,“不再依赖父母”,这是生活能力的变化,即成长,二是学习方面,自觉的学习,这是学习能力的变化,是成长,更重要的是,“懂得关心他人”“有了责任感”,这是精神思想的变化,是身心的成长。在选材上要注意的是,不能只写一件事,应该用详略结合的方式写几件事,从上面所说的三个不同方面选材,才能表达文题中“渐渐”的含义。不能平铺直叙这些事情,要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谈及自己“长大”的感受,写出成长的“感悟”,文章的立意就突出出来,所以,本作文虽然明确要求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但也是要适当议论,把“长大”的意义“议论”出来,表达出来,突出出来,让读者读到你的“长大”,感受到你的成长。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进行,“汉字”成了今年夏天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从媒体广泛而热烈的反应也不难看出汉字书写能力问题的严重性。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原因何在,如何有效应对?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说:“我们习惯了用键盘打字,手写的几率势必就会相对减少,这就出现了提笔忘字的情况。”因此,我们的汉字手写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你认为汉字手写必要吗?并说说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不少于100字。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              ,白露为霜。(《诗经》)

2.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3.陈涉太息曰:“嗟乎,                         !”(西汉·司马迁《陈涉世家》)

4.                 ,并怡然自乐。(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

6.晓战随金鼓,                 。(唐·李白《塞下曲》)

7.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8.                    ,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

9.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查看答案

落叶也精彩

郑荣来

①日前一场不小的秋雨,打落了树上的许多黄叶,飘飘零零,构成一色景致。往年立冬一过,更是飘飘洒洒,纷飞不断。特别是那些银杏树,金黄的叶片被阵风吹落,地上如同盖上层层黄金。一阵四五级西北风刮过,树上的黄叶,几乎全部离开枝头,无一残留。大马路边的那两溜同类也是如此,都把金黄献给了大地。步调是如此一致,说走就走,毫不留恋枝头。

②我住的大院里,有二三十种乔木,落叶时间都各有其序。大道两边的柿树,个性最为特别,它的叶子本属红叶类,但从不大红大紫,只是奉献些微红的颜色,更多的是黄绿相间的斑驳,把红黄让给自己的果实。那柿子也是抢尽风头,总是以自己的丰满和金黄,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当叶子纷纷飘落,它仍独留风姿在枝头,奉献着多彩多姿的美丽。你看那一嘟噜一嘟噜的柿子,展示着与众不同的风韵,让所有的行人都不能不顾盼乃至流连。

③为数最多的槐树,显示了树多势众的气派,院里的几乎所有的大道小路,都是它的领地,地上都有它的叶片。它们的落叶,不像银杏那样同步,而是先后有序,次第而落。它不断提醒人们,及时注意增添衣服。如同花开的时间,它们同科同属不同种,好几种槐树,总是你刚谢罢我又开,整个夏秋两季,没有间断过,仿佛时刻要人们关注它美丽的存在。它的叶子也是如此,虽不如槐花那样美丽,但那浅浅的黄色,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彩。

④树也是不可貌相。那几棵泡桐树,高大魁梧,可谓材大体粗,但落叶却早,与它的个子、块头不相称,老大没有老大的样儿。它尤其经不起打击,西北风一来,比谁都大的叶片,竟哆嗦得厉害,惊吓之声,比谁都大。甚至高叫“怕啦怕啦”,夜深人静时,制造恐怖气氛,真是没出息!我也是念及它叶阔荫大,夏天给人荫凉,对我等有过奉献,也就谅解它了。不然的话,它那叶片抽抽巴巴,不红也不黄,毫无姿色,风一吹就跌落满地,连草地都被遮盖住,给环保工人添了许多麻烦,实在不敢恭维。

⑤垂柳却是不同。它身躯较瘦,腰细枝软,体态轻飘,仿佛弱不禁风。但它经得起雪打风吹,那年特大雪,压得柳枝垂地,它们都挺过来了。多少次大风的吹袭,好几场四五级西北风,它都满不在乎。除了松、柏、竹,就数它落叶最晚。看看金台园里水池边的垂柳就知道,它像是要站最 后一班岗,大家都撤了它才撤。它真是名副其实的“早来晚走”的敬业者。当春天到来之前,寒风料峭,乍暖还寒,它最早见绿于枝头,率先透露春的消息。春风杨柳万千条,又是它营造了热闹的春意。

⑥法国梧桐也值得一说。它在院里落户十几年,都种在很不起眼的地方,远不像它们在南京那么有地位,市中心多少条马路都是它们的地盘。我们现在才见识到,它其实是最有抗争精神者。前面所述各树都不如它,它们的叶子至今还济济一堂于树梢,少有飘落者。它们也是叶阔荫大,但比泡桐坚强得多,勇敢得多。

⑦看京城大街上和院里的落叶,精神上丝毫没有抽缩之想。许多人都说喜欢冬天,那是因为,冬日的树木不因叶落而颓败,而是蓄势待发,准备来年更加蓬勃。落叶,奉献了八九个月的绿色,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现在再以金黄谢幕,也算是一种圆满。你看它们,来时欣欣向荣,走时充满希望。所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意,正是它最乐于表达的真情。树叶的一生只有大半年,它没有愧对这一生。它的一生都是为他人而活,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荫给人荫凉,秋天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它潇洒来去,可谓活得自豪而有价值。

⑧落叶是别有风貌的景致,当红叶黄叶铺洒满地,实在是美丽至极的风景,不少人希望此种赏心悦目的金黄,能够多存留一些日子。但在我,却要感谢环保工人,及时打扫落叶,不使行人践踏,让它保留一个完整的身躯,洁净的容颜,留给人们一个完美,也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3年初中三年级第6期,有删改)

1.文中描写了不同树种的落叶,请概括每种树落叶的特点。(4分)

2.请赏析文中划横线的语句。(3分)

3.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上下文,揣摩文末“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查看答案

论诚意  朱自清

①诚意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意,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②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③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④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⑤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1.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2分)

2. 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义?(3分)

 

查看答案

春 寒①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作者此时避乱岳州(今湖南岳阳)。 ②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1.一、二句中的“风”“寒”有何含义?(2分)

2.请简要分析诗人在此诗中写海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