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阳光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请以“阳光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写成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例文: 阳光下 撑着雨伞漫步在阴暗寂寥的小巷里,原本就不好的心情因为这天气变得更加沉重。把雨伞放在地上,找了一个台阶坐下。 一只不知名的昆虫沿着破旧的墙往上爬着,滴落下来的雨水使无力的它退到雨伞上。它无助地四处转,似乎想躲避这一切。雨依然不停地下,落下的雨滴润泽了蘑菇般肥厚的雨伞。而昆虫早就不知所向了。它或许爬到了另一面墙,又或许被雨水冲刷到地上,然后继续寻找可以栖身的地方。 一只虫子的梦想,应该只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安全的栖身之处,然后过完该过的日子吧。想着,便把头埋进弯曲着的膝盖里。觉得自己像极了一只卑微的虫子,微不足道地存在着,没有目标,没有梦想。或许还未踏进社会,就已经被踩死了。 四周的环境似乎阴冷起来。于是也不再想那么多。起身,拿起雨伞准备回家。快步地穿过小巷,才发现雨已经停了。周围还是那么寂静,只有屋檐上的水滴落的声音,很是清脆。忧伤与惆怅似乎也因为雨的停止而少了几分。突然间感觉到一股清新的泥土味。在转角的一瞬,我停下了步伐。抬起头,发现阳光洒在四周,一切渐渐光亮起来,世界像是获得了重生。被太阳照耀着,我感到些许的不适应。但不知怎地,阳光好像在一点一点地侵入我的心房,并且渐渐吞噬掉我心中的阴霾。它抚慰着我,慢慢驱散掉了我心中的忧伤。 我的心情竟豁然开朗。之前的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与我无关,我触手可及的只有黑暗。但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我心中时,那一刻的美好使我所有的疲惫和哀愁都化为了烟尘,洒落空中。再次抬头仰望,恍惚间,我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伸出手,阳光从指间泻下。那一缕心中的阳光,我将永远珍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直接实写“阳光”,写在“阳光下”发现的自然界种种奇妙的景象。不过文题“阳光”意义是很丰富的,可以理解为一种美好的精神或思想,写在这种精神和思想的影响下所发生的美好的事情,以表达对这种精神思想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写自己或一些人如何以健康的姿态面对生活。可以所所见所闻选这样的材料,一些人身患残疾,生活窘迫,便他们一直是积极的面对生活,受到社会的赞扬,得到社会的赞美和支援,他们生活在自己创造的“阳光下”,也生活在社会创造的“阳光”下,这样写立意颇高,文章出彩。当然,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对“阳光”的意义进行一番感悟,表达自己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9分)

同  情

蔡澜

下着毛毛雨,路经天桥底,见老人打着伞,坐在梯阶上,双眼望前,动也不动。

在干什么?等人?静观?都不像。没事做,是一定的。

酒楼饮茶,入口处有一小丑,年轻人扮的,拿着一个泵,把彩色胶球打入一半的气,然后折成一个个小圆球,组合成一只米奇老鼠,送给小孩,欢天喜地。

“请来的,”酒楼伙计说,“一个小时700元。”

“平时上不上班?”我问年轻人。“在写字楼送信。”他回答。

“做气球玩具的技术,是谁教你的?”

他摇头:“没人教,到书店买一本书,看图识字学会的。”

“真厉害。”我说。

他又摇头:“不是什么高科技,失败了再学,不会学不到的。”

“一个月能赚多少?”我问。

“写字楼4000多元。”他坦白地回答,“每个星期天跑两场。一场700元,两场1400元,再乘以4,是5600元,加起来也有10000元,够用了。”

“酒楼怎么知道?”我又问,“他们怎么会请你?”

“每一家去表演给他们看,每一家去问问,总可以问到一两家。”他说。

喜欢他,喜欢得要命。

天下总分几种人,有的不肯进取,不肯学习,就那样过一生,有的肯搏,出人头地。

天生的吗?遗传因子在作怪。有的坐在天桥下,有的绑气球。有因必有果,也不必歧视前者,寄予同情,足够矣。(选自2013年《读者》第21期)

1.请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文章开头写“路经天桥底,见老人打着伞,坐在梯阶上”,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3.请揣摩“有因必有果,也不必歧视前者,寄予同情,足够矣。”这句话的含义(3分)

4.“喜欢他,喜欢得要命。”试写出“我”喜欢年轻人的理由以及作者描写这一人物的作用。(4分)

5.“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让多少人伸出了援助之手,献出了爱心,给予弱者帮助。可蔡澜认为“有因必有果,也不必歧视前者,寄予同情,足够矣。”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出理由(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16分)

每人都来传递“正能量”

陈鲁民

①英国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出版后,“正能量”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流行语。所谓“正能量”,即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人人需要,多多益善,但却需要全社会共同创造,相互传递。

②印度前国会著名议员梅农,出身贫寒,当年他初到新德里时,刚下火车,便遭贼窃被洗劫一空.绝望中,他求救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锡克教徒,请求暂时借他15个卢比,他问地址.以便日后还钱.老教徒摆摆手说.在你的有生之年,你可以把这笔钱还给任何一个有求于你的陌生人。梅农始终记看老教徒信任的嘱托,直至逝世,他对有求于他的陌生人,都会提供16卢比的资助.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个助手也仿效他的做法,而助手的儿子也学着父亲去帮助别人.其中一个被助者把此事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这个传递正能量的故事,便流传更广更远.这个故事.可以拾我们许多启发和教益。

③我们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在传递正能量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一个角色。比如那位锡克老教徒,是传递正能量的发起人,精神最为可敬,梅农议员和他的助手以及助手的儿子,则是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也颇难能可贵。然而,还有一种人,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之徒,对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一概来者不拒,却不肯为别人送去一点正能量,正能量的传递到他那里就戛然而止。我们若能做一位正能量的发起人,那自然是最为光荣的,退而求其次,也应做一个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无论如何,不要让正能量的传递中断在你的手里。

④著名学者巴锡尔说过:“一件善行永不会枉费——播撒殷勤,将收割友谊;传播温暖,将收获爱心。”正能量的传递,就投入和产出之比,可以说是世界上社会效益最好的一项活动。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其影响之大自不必说,就是平时生活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和颜悦色的问候,一次热情周到的服务,或给老人让个座,帮盲人过马路,扶起摔倒的孩子,举手之劳,片刻之功,也同样可以使人感到正能量无比,并影响到他也去把正能量传递给别人。比如,坐过劳模李素丽公交车的乘客,接受了她热情周到的服务,一天都会暖洋洋的,也可能会用同样好的心情和态度去服务他人,传递正能量。而被人民好公仆吴天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感动的居民们,也会很自然地把对吴天祥的感激之情用于自己的工作上,去奉献正能量给别人……他们都在积极地发起或传递正能量,在他们周围,就形成了一个个充满温馨友爱的小环境,而这样的小环境多了,社会的大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⑤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需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作为动力支持,以使人们心态更加积极、阳光,风气更加淳朴、和善。那么,每个人都应力争做一个正能量的发起人或传递者。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就值得称道嘉许,就是一个合格的正能量传递者。那么,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让我们大家都投入传递正能量的队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传递正能量,就从每天早晨开始,从每件小事开始。

1. “‘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人人需要,多多益善”,除此以外,文章还从哪两方面论述传递正能量的积极影响?请分别概括。(4分)

2. 第四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3. 理解“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这句话的含义。(4分)

4. 请写出第③自然段的论证思路。(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下面问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枲: xǐ,麻。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如外人        (    )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⑶此公欲来,能否(    )    ⑷麻枲之         (    )

2. 与“入山之大穴”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具答之    D.辍耕之垄上

3.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4分)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                                                 

⑵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__                                             

5.(甲)(乙)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3分)

                               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问题。(5分)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分析诗歌第一句中“悠悠”的表达效果。(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一句。(3分)

 

查看答案

请以“有你,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和人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