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提示默写。(6分) 1.刘方平在《月夜》中写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诗句是___...

根据提示默写。(6分)

1.刘方平在《月夜》中写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卜算子 咏梅》下阕,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     ___,__     ____。

3.“酒”是古代诗人言愁、托思、表志的常用寄托物。请根据你的积累,默写出与酒相关的两个连贯的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2.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3.例: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b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c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d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e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f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g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g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解析】 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偏、纱、零、碾、故,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第三题要注意,要求是写出“连续的两句”。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这段文字中第②、③句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4分)

①网络暴力、色情、赌博等不良信息与服务,被称为“网络毒品”。②有些网民的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较差,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污染对象,被沦为“电子鸦片吸食者”。  ③许多网民和青少年染上了“网络成瘾症”,在网络上毫无节制的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损害。 ④“网毒猛于虎”,并非是危言耸听。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从后面的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 

行走在诗意的江南,醇厚的文化味儿让你陶醉。迷人的田野_____着四千年蚕桑的浓厚气息,宁静的乡村_____着耕读传家的人文精神,热闹的古镇_____着中华商业文明的辉煌。在这里,自然与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互动,处处展现出水乡独特的神韵和魅力!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逆境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个消极懈(dài)_____的人永远走不出困境,而强者则会辩证地看待暂时的困难,磨炼意志,锻造自我,进而取得最终的成功。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è)_____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阳光就会流进心里来,驱走恐惧,驱走黑暗,驱走所有阴(mái)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阳光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写成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9分)

同  情

蔡澜

下着毛毛雨,路经天桥底,见老人打着伞,坐在梯阶上,双眼望前,动也不动。

在干什么?等人?静观?都不像。没事做,是一定的。

酒楼饮茶,入口处有一小丑,年轻人扮的,拿着一个泵,把彩色胶球打入一半的气,然后折成一个个小圆球,组合成一只米奇老鼠,送给小孩,欢天喜地。

“请来的,”酒楼伙计说,“一个小时700元。”

“平时上不上班?”我问年轻人。“在写字楼送信。”他回答。

“做气球玩具的技术,是谁教你的?”

他摇头:“没人教,到书店买一本书,看图识字学会的。”

“真厉害。”我说。

他又摇头:“不是什么高科技,失败了再学,不会学不到的。”

“一个月能赚多少?”我问。

“写字楼4000多元。”他坦白地回答,“每个星期天跑两场。一场700元,两场1400元,再乘以4,是5600元,加起来也有10000元,够用了。”

“酒楼怎么知道?”我又问,“他们怎么会请你?”

“每一家去表演给他们看,每一家去问问,总可以问到一两家。”他说。

喜欢他,喜欢得要命。

天下总分几种人,有的不肯进取,不肯学习,就那样过一生,有的肯搏,出人头地。

天生的吗?遗传因子在作怪。有的坐在天桥下,有的绑气球。有因必有果,也不必歧视前者,寄予同情,足够矣。(选自2013年《读者》第21期)

1.请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文章开头写“路经天桥底,见老人打着伞,坐在梯阶上”,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3.请揣摩“有因必有果,也不必歧视前者,寄予同情,足够矣。”这句话的含义(3分)

4.“喜欢他,喜欢得要命。”试写出“我”喜欢年轻人的理由以及作者描写这一人物的作用。(4分)

5.“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让多少人伸出了援助之手,献出了爱心,给予弱者帮助。可蔡澜认为“有因必有果,也不必歧视前者,寄予同情,足够矣。”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出理由(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