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60分 没有伤痕,不是历史;没有遗憾,不是生活,生活中留下的每一处痕迹,都在...

作文60分

没有伤痕,不是历史;没有遗憾,不是生活,生活中留下的每一处痕迹,都在诉说着我们曾经的故事,这故事中有真善美。请以“美丽的裂痕”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④书写清除,卷面整洁。

 

例文: 美丽的裂痕 “爸,换个鱼缸吧!” 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次跟爸爸提换鱼缸的事儿了,但每次都被否决。 我记得这个鱼缸是四年前爸爸的一个朋友从美国带来的礼物。样式很特别,是用高纯度的水晶玻璃制成的一条长尾巴金鱼鱼缸。记不清是那一天,晶莹剔透的鱼下巴上出现了一道裂痕,深而且长。白亮亮地刺眼,是妈妈给鱼换水时不小心碰的。 我让爸爸换鱼缸的请求正是从那天开始的。但爸爸的回答似乎永远是那句:“悦悦,为什么呀!这可是生活的见证啊!”我当时听不懂这句话,只觉得莫名其妙。 后来不知听那位长辈说了一句“再漂亮的布娃娃也不如自己的丑孩子美,”顿悟。 真、善、美。没有真,何谈美。鱼缸上的裂痕是一道把寻常的日子铭刻下来的记忆之沟,是一颗被岁月的流水冲刷过的石子。弯曲迂回的裂痕,永远地把时光凝固在妈妈给鱼换是水的那个清晨。裂痕是鱼缸的伤口,却一不小心流进了生活的色彩,成了永不退色的鲜亮的文身。是的,那便是生活,它是一座微缩了的峡谷,里面住着从前的我们。它是一枚时间的海螺,里面清晰地回荡着水晶玻璃碰撞时发出的脆响,还有母亲的叹息声。 没有遗憾,不是生活;没有伤痕,不是历史。生活留下的每一处痕迹,都在诉说我们曾经一起讲述的真正的故事。 那只鱼缸如今还摆放在阳台上,有阳光时,裂痕显得晶亮而悠长,房间里偶然传出爸爸的声音:“悦悦,该给鱼换水了。” 【解析】 试题分析:分别理解文题中“裂痕”和“美丽”两词,从比喻的角度来理解“裂痕”的含义,即可理解为生活中一点缺失,人生中一次失败,而“美丽”是指由缺失和失败所得到教益,把前者以叙述的方式写清楚,是怎样一个“裂痕”;把后者突出地表达出来,为什么“美丽”,写出自己的收获。文章可以由物起题,树上有“裂痕”,山石上有“裂痕”,那是风雨的印迹,但他们并不因有“裂痕”而失去生命,由此引导出生活、人生的“裂痕”这一话题,引起故事,引发感想。在文章的结尾处再点明“美丽的裂痕”之含义,突出中心。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秋水11分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不牛马                             ②不见水          

③河伯始其面目                       ④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             

2.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2分

3. 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河伯见了秋水为什么“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                   ;为民者宣之使言。(《国语·周语上》)

2.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4.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

6.              ,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7.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8.《陈涉世家》中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中,提出了“                     ”这一千古流传的体现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9.请写出一句能反映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的完整古诗句。

                          ,                               

 

查看答案

出师表(节选)15分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自枉屈                                ②夜忧叹            

③至于斟酌损                            ④遂先帝以驱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A先帝不臣卑鄙                          B咨臣当世之事

C遂许先帝驱驰                          D伤先帝之明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是什么?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5分

                                                                   

 

查看答案

长相思6分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相关链接】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这词。

1.词的下阕突出描写“风”和“雪”有什么作用?3分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10分)

王 澍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有删改)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2分)

A.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这是地方决策层盲目追赶的心态而造成的。

C.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教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就行程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D.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与事。

E.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

F.城市建筑要体现文化差异。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 (2分)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3.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结合文意,指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哪些“闪光点”。 (3分)

4.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