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15分) 沈奇岚 ⑴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

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15分)

沈奇岚

⑴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⑵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⑶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⑸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⑹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⑺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⑻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

⑼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⑽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长大吧!(选自2010年第19期《读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第⑷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分)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⑹段中加点词“必须”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文章第⑼段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2分)我们要给父母安全感。(如答“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只能得1分。) 2.(3分)举例论证。(1分)作用:这些具体的事例有力地论述了小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他们在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我们筑起保护墙。2分。)    3.(3分)不能,(1分)因为“必须”一词强调了“给父母安全感”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如果删去,给“父母安全感的重要性”就无法突出。(2分,言之成理即可。) 4.(4分)“奢望”的意思就是他们不可能会改变。因为父母的横加干涉,是因为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是一种过度的担心。(2分)而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将孩子框在框架之内,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所以,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是奢望。(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但“他们”是指,要说明,是父母。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列出“父母”们具体的“保护”的表现,是举例,其中引用父亲的话,也是引证,但主要要答举例论证。在提问什么“论证方法”之后,再问“作用”,一般都是要求回答“证明了什么道理”,在本段中摘引原句或自行概括皆可。解答此类题,在清楚的了解有哪些“论证方法”,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根据具体的文字来判断。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阅读文章前半部分,了解父母要始终不懈的保护儿女的原因,再抓住文中作者所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从而理解“给父母安全感”的重要性。要点明“强调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抓住第四、五两段作者对父母“坚决”的保护孩子原因的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感想。可以重述作者的观点,但要有自己的感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13分)

⑴父亲搬了新家之后,在小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开垦了一块小小的田,从此他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每天花费一两个小时,在田里除草、施肥、捉虫,给小小的田,圈上漂亮的篱笆。【“小小”“一两个小时”“漂亮”,足见父亲所花费时间之多,对花之喜爱。父亲哪里是在种花,他是在种快乐啊!】

⑵别人的田里种蒜苗,种香葱,种四季豆,唯有父亲的田里,满满都是花儿。种的大多是草本植物,比如可以染指甲的凤仙花,大叶子的美人蕉,四季常开的海棠花,愈晚愈香的晚香玉等等。 

⑶花开的季节,满园子姹紫嫣红,香飘云外。傍晚散步的时候,总会有人停留在父亲的花前,细细地打量,踟蹰不前,然后发出几声赞叹。【批注:                】父亲便像一个得到表扬的孩子一样,兴奋得有些不知所措。当然,也有淘气的小孩子,趁父亲眼不见的工夫,顺手折了父亲的花儿。这时候父亲往往会很生气,去追赶那些滋事的孩子,可是哪里能追得上? 

⑷父亲只得在身后扬言,如果有下一次,一定去找家长,让你们再淘气!可那些孩子并不当回事,在晚风中笑着跑开去。  

⑸我曾问父亲,种那么多的花儿,不当吃也不当喝的,费劲出累,逢上不懂事的孩子,还会把你辛辛苦苦种的花儿掐断了,薅了去,惹一肚子气,何苦来呢?父亲笑笑,说,也不是真的生气,就是觉得白白糟蹋了那些花儿怪可惜的,所以只是吓唬吓唬他们。隔半天,父亲又说,我种的是花儿,收获的是快乐,图的就是个乐儿!我呆怔半晌,想想也是,种花,即无妨碍别人,自己又得乐,何乐而不为?总比内心忧郁愤懑想东想西强多了。 

⑹三毛说,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隐形的看不见的田,每个人一生都在忙着播种和收获,从早到晚,辛辛苦苦,只不过是播种的形式不同而已。 

⑺有的人,在心田里种下一颗温情的种子,用一颗善良纯朴真挚的心去感知和体会这个世界,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包容和接纳这个世界,这样的人会收获安宁和幸福。 

⑻有的人,在心田里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用一颗白莲花一样纯洁的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求回报,不图感恩,这样的人会收获温情和喜悦。 

⑼有的人,在心田里种下一颗欲望的种子,想要的东西太多,声色犬马,被贪婪的火焰煎烤着,这样的人会收获苦闷和折磨。 

⑽有的人,在心田里种下一颗罪恶的种子,人不是天生就有一颗罪恶之心的,人性本善,而是某些机缘和成因,使内心有了罪恶的念头,想报仇,想不劳而获……这样的人会收获痛苦和惩罚。

⑾佛说,种善因,得善果,正是这个道理。 

⑿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亩田,每个人都在忙着种植和收获。心田里,唯有种满阳光和鲜花,才会收获春光明媚。  

⒀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种希望,种快乐!(选自《知识窗》2012年01期)

1.题目“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2.参考第⑴段的批注示例,对第⑶段的画线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3分)

3.第⑶⑷段写淘气小孩折花,其作用是什么?(3分)

                                                                      

4.每个人心里一亩田,你用它来种什么?请谈谈你的理由。(4分)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温州某中学也开展了校园“光盘行动”的活动,请你来参与。(“光盘”:吃光盘子里的食物)

1.学校刊出以“光盘行动”为主题的校报,其中“社会聚焦”栏目刊登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仔细阅读,概括出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材料一:新华网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

 材料二:温州在线讯  温州市区一位街道工作人员发出了“光盘行动”倡议,立即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社区的廖女士说:“生活好了,聚餐的机会多了起来,我们都应该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社区发起在餐桌上节约的号召,我们一百个支持。”

材料三:温州日报  记者了解到,目前温州87家餐饮单位纷纷开展“光盘行动”,向“舌尖上的浪费”说“拜拜”,许多酒店推出了“半份菜”“小份莱”“免费打包”等服务项目,引导消费者做“光盘一族”。

                                                                                         

2.学校在餐厅内张贴了下面三句宣传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3分)

A.“盘中餐,皆辛苦”,请珍惜粮食吧!

B.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

C.拒绝“餐桌剩宴”,回归“文明饮食”。

我喜欢(      )句,  理由是                                                            

3.学校“光盘行动宣讲组”走出校园宣传,市民积极响应,一位黄先生这样感慨:“请人吃饭,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啊,如果餐桌上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总感觉不好看,怕客人觉得自己小气。”针对这种感慨,作为宣讲组一员的你,想对黄先生说些什么呢?(3分)

                                                                                          

 

查看答案

作文(65分,5分为书写分)

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请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不能用本试卷阅读材料为写作内容;(4)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义犬(11分)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 ②郡关:州府。 ③扫橐:扫,清理。橐,钱袋。④冲衢:交通要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4分) 

(1)走,则又从之     (     ) 

(2)犬始奔                  (     ) 

(3)返客驰                  (     ) 

(4)金其半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查看答案

隆中对(13分)

亮答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此天所以资将军                                      (              )

(2)民国富而不知存恤                                           (              )

(3)则命一上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

(4)于是与亮情好密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4.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善”的内涵。(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