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诗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

读下面诗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一天中我钟爱的时刻

早上六点半/我梳洗出门/墙角一蓬芭蕉抽了嫩芽/新绿逼人眼/晨风中的枝叶多么舒展/我忘记了昨夜的骤雨/和它们卷曲的忧伤

下午四点/一天的工作已经完成/我缓缓走过山间/停在一棵樟树下/随口打声招呼吧/向头顶一只小山雀/满山的风声/顷刻化作鸟鸣与我回应

六点钟我在菜场摊贩间/流连于菠菜/番茄/和豆腐/我无意在蔬菜的叶脉里/找寻生活的意义/但的确是它们/帮我一次次溶解/突如其来的虚空

夜里九点/我走在浓雾的树荫下/有时/我感到一阵孤独来袭/有时/又觉得自己并非想像中那样孤独/我仰望夜空/至少/我被满天星光垂爱着

作文题目:一天中我钟爱的时刻

提示语:这一刻可以是你享受欢乐的美妙时光,可以是触动你心灵的瞬间,可以是你尽情奋斗的瞬间,也可以是你发呆遐想的瞬间,写出属于你自己一天中最钟爱的时刻吧!

 

例文: 一天中我钟爱的时刻 夕日欲颓,穿梭于江南水乡。于是,便摒弃了城市的喧嚣人心的浮躁,只向着远方那个灿烂的地方,斩断杂念,淡然前行。                                      ——题记  黄昏的夕阳很美,柔和的暖光透过繁密的叶间,落下一地斑斑驳驳的倩影,静谧而美好。我穿梭在江南水乡的大街小巷,兴致盎然。肩上沉重的书包勒得我的肩膀隐隐疼痛,可心却无端的轻快起来,如同这夕阳,灵动明媚。 我踩在青石板路上,错落有致的触感从脚底传来,一直蔓延到心尖。小巷的两旁早已挤满了卖菜的摊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杂在一起,仿佛一首激越的交响曲,慷慨激昂,辽远嘹亮,一直传到巷尾。妇女老人常常停驻,细细地问询价格,接着又是自然而然地讨价还价。可那些尖细的声音在我耳中却不显得突兀,这般平平淡淡在柴木油盐酱醋茶中过完一生,不正是我所追寻的恬淡无争的生活吗?那些妇女眼角已跃上了细微的皱纹,言语之间也渐渐变得琐屑,但我依稀能从她们上扬的嘴角窥探出她们对生活的满足和热爱。      我驻足静观,嘴角也渐渐有了明显的弧度。我始终忙于追逐学业的巅峰,怀着一颗功利的心去生活,却忘了,原来生活还可以过得这般自然恬静,与世勿争。  我带着笑意继续前行,暮色已渐渐浓厚,夕阳的颜色也转为暗红,却阻挡不了我前行的步划。深巷之中,一棵枝繁叶茂的槐树下,一群满头银丝的老人在高声谈笑,激烈对弈。他们的唇齿间溢出对过往的回忆,那微合的双眼盛满了留恋与满足。再看那一棋局,输者并无尴尬之色,而是敬佩地连称对方宝刀未老。而胜者也没有面露矜色,而是慈祥温和地笑而不语。输者拿出一包茶叶,用热水泡开,给看者各自斟了一杯。顷刻间,茶香四溢,袅袅不绝,萦绕在深巷上空,醉了行人,痴了归客。  巷子中的老人就仿佛这茶叶,在尘世的汹涌中,不浮,不沉,不急,不躁,不紧,不缓。那份淡然和超脱淀在我心底,化为无限的钦佩和敬重。人生在世,又有谁能做到这般与世无争?又有谁能真正远离尘世的喧嚣,将自己的内心沉淀,只求品味生活的真味?  时间以恣意的姿态悄然溜走,留我在浓浓的暮色中怔忡慨叹。在巷子里的那些时光仿佛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深深印烙在我的心中,悄悄地提醒我,以一个与世无争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不因为盲目追逐而遮掩了恬淡初心。  黄昏,是一天中我钟爱的时刻。在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等待我放慢脚步,在远离尘世繁华喧嚣中去品味,去感知生活的真味。 【解析】 试题分析:先理解“时刻”一词,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一天当中某一段时间,比如阳光明媚的早晨、可以小憩的午间,宁静温暧的夜晚;一种是某一瞬间的时刻,比如妈妈喊起床的那一刻,自己喜欢的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下午放学的那一刻……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材。“钟爱”,是情感的表达,这一“时刻”肯定有你喜欢的理由,比如早晨,新的一天开始,让你倍感清新,感受到活力,而夜晚想想一天的收获,让你感到欣慰,身心愉悦;你喜欢妈妈叫你起床那温柔的声音,喜欢老师走进教室那优雅的姿态……。把你“钟爱的这一刻”写得生动,就必须用描写的方法,写出动人的场景或美好的形象,比如早晨,你可以写写晨景,窗前、路上、校园里;夜晚,你可以写写家里的生活气氛,父母亲密的絮语、小书房里台灯下的你、一杯牛奶、一番叮嘱……总之,这一切都是你的生活,都是你“钟爱的时刻”。为了使文章更有意义,可以结尾处引申文意,一天如一年,如一生,总有自己“钟爱的时刻”:童年、青春、成长后的时光,这些时刻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都应该珍惜。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板蓝根和预防禽流感(11分)

自有地方政府称板蓝根可以预防H7N9禽流感以来,板蓝根冲剂在各大药店卖得很为火热,甚至出现有的药店断货的局面。

【专家的看法】

广东省防控H7N9禽流感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板蓝根对人感染H7N9的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全世界都还没什么研究。我个人不建议盲目服用板蓝根。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药系教授胡素敏: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板蓝根属于偏苦寒的药材,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但现在正处于春季,也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如果此时过多食用偏寒凉的食物等,反而有碍于阳气生发,一定程度上会耗伤阳气。因此,不要将板蓝根认为是“包治百病的神药”而不加节制、不辨体质地滥服。

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中医教授王彦晖:传染病的防治,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医疗专业人员尚未弄清楚病毒的本质前,就说板蓝根能预防H7N9是站不住脚的。

【网友的反应】

网友“hello”: 今早去门口药店,只剩最后一包板蓝根啦,现在北京的药店有脱销趋势,反正钱也不多,宁可信其有用,也不能不信啊,还好价格没变。

网友“扛锄下田间”:非典来了喝板蓝根,感冒来了喝板蓝根,禽流感来了喝板蓝根,H7N9来了还是喝板蓝根。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十年病毒都换届了,板蓝根依旧。

网友“爱家”: H7N9来袭,板蓝根又成了“万能神药”……公众懵懂的原因多半是科学知识的姗姗来迟,然而,很多情况下科学知识总是姗姗来迟。 

【媒体的评论】

H7N9禽流感:何必着急推广“板蓝根”

面对可能的病毒疫情,医学人士和卫生部门的确应该积极为大众提供一些避免感染的方法,但这应该建立在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上,而不是以一种类推甚至是有病乱投医的态度,给人们提出一些还没有得到证实的方法。事实上,病毒世界虽然多变,但其传播却有着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在我们国家,经过非典,我们的公共卫生水平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H7N9病毒来了,虽然具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从自身做起,注意公共卫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接触可能的传染源,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开H7N9病毒的侵扰。——《新京报》

何时不再纠结要不要买板蓝根

买不买板蓝根,看似小事,却折射出医疗保障安全感的问题。近半数网友会买,是担心板蓝根果真有效,可到时候政府却不能保障供应,市场价格必然节节攀高。2003年“非典”时疯抢板蓝根和醋,仍然让大家心有余悸。

买不买板蓝根,其实只是敏感时期检验医疗保障安全感的特例。用充分的医疗保障,消解人们的后顾之忧,这是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应有之义。这些,还包括大病保险、特殊疾病免费治疗等其他医疗保障措施。医疗若能保障百姓,就会化解人们对疾病的恐惧,让人们安心工作,快乐生活。    ——《中原网·新闻评论》

1.面对因“板蓝根可以预防禽流感”的消息而引发的板蓝根热卖现象,专家和网友各有哪些看法?请根据一、二两则材料分点归纳。(4分)

2.从材料三来看,《新京报》和《中原网·新闻评论》在剖析“板蓝根现象”的过程中,分别提出了怎样的看法?请各用一句话来阐述。(4分)

3.请你根据以上内容为某药店写一份50字左右的声明,科学指导人们预防H7N9禽流感,以防止有可能出现的抢购板蓝根风潮。(3分)

 

查看答案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19分)

①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②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经典。

③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那只的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在经过确认之后,瞬间两只鸟同时飞起,又同时落在了那只鸟巢之上。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人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更是要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④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⑤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⑥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向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出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象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统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⑧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有删改)

1.读文章,理清行文思路,填上恰当短语或词语。

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                             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                       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     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3分)    

2.读下面句子,品味加点字的妙处:(6分)

(1)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

(2)“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着脸。

3.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6分)

4.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第八段,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4分)

 

查看答案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①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②素业;无③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注释:①天机:天赋的悟性,聪明。②素业:清素之业。③履立:实行,实践。

1.断句,限断三处。(3分)

此 事 遍 于 经 史 吾 亦 不 能 郑 重 聊 举 近 世 切 要 以 启 寤 汝 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及至婚 / 既加                     B体性定/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C多者至《礼》、《传》/ 而长烟一空    D自兹堕慢/ 挥手自兹

3.翻译句子。(2分)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4.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请你举一个例子来证明“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这句话。(4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3.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4.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6. 《陈涉世家》中陈胜号召戍卒、表现对封建等级制度强烈不满的句子是:           

7. “面朝黄土背朝天”说的是旧中国农民的耕作形象,在《观刈麦》一诗中就有意境相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