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那一束伴地莲 ①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

那一束伴地莲

①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②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③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许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了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④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临走,医生递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⑤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衬映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⑥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做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邻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嚎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地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⑦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⑧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天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

⑨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⑩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散文》1997年9月)

1.在作者眼中,“伴地莲”是怎样的—种形象?(2分)

                                                                    

2.为什么说“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3分)

                                                                   

3.文中作者追忆了二十多年前的一桩往事,突出描写了明月和积雪,试分析这种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4.(1)“那一束伴地莲”为何能“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 (3分)

                                                                   

(2)有人说,“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说明这二十多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劫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4分)

                                                                   

 

1.伴地莲普通而平凡、美丽而又有用,正如母亲的形象。(每点1分) 2.(1)是因为喝了苦药之后吃的;(2)里面融进了深深的母爱。(答一点2分,两点3分) 3.①突出了当时环境的艰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母爱的伟大;②皎洁的月光、明亮的积雪更能衬托母亲的纯洁无私,烘托人物的形象美。(每点2分) 4.(1)那一束伴地莲是过去艰苦岁月的见证,母亲那坚强、慈爱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儿子。(答一点2分,两点3分) (2)这种说法根据不足。“充满疲倦的梦”固然表明生活的不易,活着的艰难,但并不能以此证明“我经历了很多劫难”,说这句话表明作者无法忘记母亲浓浓的爱倒是贴切的。(意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阅读前两段,分析作者对“伴地莲”生态的描写,从“都遍生一种野草”句子概括其是普通的植物,从“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句中概括其是美丽的植物。然后再结合后文对母亲的描写,体会作者写“伴地莲”的目的,将“伴地莲”与母亲的形象联系起来,即“伴地莲”是母亲的形象。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要从“实”“虚”两方面理解,实写与吃苦药有关,虚写芋糊中包含着母亲的关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注意体会“明月和积雪”这两个事物给人的感觉,“积雪”是寒冷的,暗示苦难的生活,“明月”是明亮的,意指母亲无私的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第一小题可以结合第一题“伴地莲”的形象来作解答,“伴地莲”陪伴过自己苦难的生活,“伴地莲”更象往母亲的爱与自己形影不离。第二小题可以结合第三题来解答,此句中有“月光”一词,“月光”是明亮的、纯洁的,作者用以寄寓母亲的爱,所以此句的解读是不准确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9分)

为激励同学们树立志向、践行梦想,学校开展了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材料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材料二: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少年周恩来面对国难,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为人民的独立幸福鞠躬尽瘁;“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摆脱中国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强盛起来,将自己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

材料三:刘伟10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他的梦想就是要“精彩地活”。为此,他练习游泳,练习用脚打字、弹琴,还编曲填词。十余年来,他从未懈怠,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在“中国达人秀”中展现了绚丽的风采,还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既实现了他的梦想,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精彩。他曾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梦想负责。”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个人志向与国家梦想的关系。(3分)

                                                                  

2.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个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3分)

                                                                  

3.如果你是“青春·梦想”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为班会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要求:文辞优美,富有感染力)。(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B、《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C、保尔是乌克兰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来养家糊口,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铁路工人;保尔12岁时,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

D、《名人传》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和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三位名人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苦难造就英才”的道理。

2.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四句诗出自《水浒》人物         (人名)之手,他因在          (地名)题写这首诗而被判死罪。请再写一个有关他的故事:          。(3分)

 

查看答案

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写完整。(前6题必做,⑦、⑧两题选做一题)(8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2.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3.                    ,只有香如故。

4.江山如此多娇,                   

5.                  ,人迹板桥霜。

6.足蒸暑土气,                  

7.南唐后主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是写愁,李清照却把它搬上了船:“_______   _____                     。”

8.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 》一词中,揭示了征人思念家乡,但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                          。”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晓东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新时代,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这是怎样亲近、怎样金碧辉煌的明月啊!        我陶醉在这金色的梦中了……

①她的金色的柔光滟滟地泻在广裹的大地上,远近的房屋、树梢、山影、水痕,全都泛出了浅金色的光芒。

②她又是那么圆,圆得似乎要凸出来、蹦出来了。

③她低低的淳在澄净如洗的空中,离我那么近,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下。

④我狂喜地望着这神奇的月色,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梦境,一切都是闪闪烁烁、蓬蓬勃勃的。

⑤一阵微风吹过,四野的金光便闪闪滚动起来!

A.③①④⑤②     B.③②①⑤④    C.⑤②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