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3D打印机 3D打印技术,在专业领域,它又有另一个名称“快速成型技术”。它出现于...

3D打印机

3D打印技术,在专业领域,它又有另一个名称“快速成型技术”。它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高新制造技术。

过去的两年间,关于3D打印机,许多“魔幻现实主义①”般的新闻突现在人们眼前。2011年3月,英国一名科学家设计出一款自行车,并用打印机一次成型地打印出车轮、轴承和车轴,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骑,而且坚固程度与钢铝材料不相上下;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康奈尔大学一位教授带领他的学生,在实验室里用一台打印机,打印出一块有草莓酱的巧克力蛋糕;2011年9月,世界首辆3D打印机制造的汽车现身加拿大温尼伯市……

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根据要打印的物体形状,通过一层层地材料堆积,打印出目标物体。比如塑料材质,就是将塑料加热后,形成塑料丝,然后将塑料丝一层一层地堆起来,就形成了三维物品。它不是像传统制作工艺车、洗、磨那样把原料削去,减掉你不需要的部分,而是增加你需要的部分。目前3D打印机可打印的材料主要有石膏、尼龙、塑料、树脂、金属、陶瓷等,这些原材料都是专门针对3D打印而研发的新材料,其形态一般有粉末状、丝状、液体状等。

3D打印机最主要的应用就是快速把产品推向市场。传统制作方式下,拿到设计后,要先建模具,再做实体,周期都是以天计算,而且还不包括模具建错了或者不适合客户要求等状况。而3D打印,不管模型多复杂,它所花的时间,是以小时计算的,比传统的方式还是快得多。设计的产品打印出来后,还能快速验证外观、功能,这样就能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3D打印机还可以实现传统工艺实现不了的一些结构零件。只要三维设计软件能设计出来的,打印机都可以打印出来,根本不需要进行常规制造工艺的考虑。比如传统工艺中的实心部分无法做成空心,但是3D打印机就可以通过设置,将里面做成空心,直接打印出来,还能节省很多材料。

3D打印机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目前的3D打印机,精度直接达到模具成型出来的那种程度,打印机的价格就都非常昂贵。民用级的价格低,但是精度不够。另外,不同的材质需要不同的3D打印机,也就是说,暂时没有一种打印机能通吃所有材料。《经济学人》的文章指出,3D打印机有可能涉及到知识产权。如同音乐作品一样,数字文件更容易复制和扩散,如果新产品的设计构想一旦流入互联网,那么,被盗版的几率将大增。

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止人们对于3D打印技术的憧憬和向往,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出现,3D打印也将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所有个性定制需求,而在工业领域则更好地实现设计到产品的直接制造。

1.文章围绕“3D打印机”这一话题,具体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回答。(4分)

2.在快速把产品推向市场方面,3D打印机和传统制作工艺相比,有什么优势?(3分)

3.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1)第2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3D打印机的无所不能。

(2)第3段中划线句子将3D打印机和传统制作工艺作比较,是为了说明3D打印机材料的特殊性。

4.根据文章有关“3D打印机”的相关知识,你觉得未来要使3D打印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应该在哪几个方面有所改进?(3分)

 

1. (1)什么是3D打印机;(2)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和材料;(3)3D打印机的应用;(4)3D打印机的局口限和前景。 2. (1)所花的时间比传统制作工艺快得多(能缩短产品研发的周期);(2)可以实现传统工艺实现不了的—些结构零件;(3)能节省很多材料。 3.(1)不是为了说明3D打印机的无所不能,而是为了说明3D打印机在过去的两年间,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惊喜。(2)不是为了说明3D打印机材科e0特殊性。而是为了说明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4.(1)降低3D打印机的价格;(2)研究能通吃所有材料的3D打印机;(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明确盗版的界限。 【解析】 1.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分点概括”,逐段抓住段首中心句一一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了解全文的行文思路,找到把3D找印机与传统打印机相比较说明的文字段,即三四段,从中找出关键信息,即“周期”“零部件”“材料”,从这三个方面说明3D打印机比传统打印机优越。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第一句要判断两个“知识点”,一是说明方法,二是说明内容,判断此句可联系后文,后文谈到3D打印机的局限性,所以3D打印机不是“无所不能”的。第二句的判断,抓住划线句中的“减少”“增加”两个词理解3D打印机使用材料是方法上的变化,而不是材料的特殊。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要根据第六段“3D打印机的局限性”来分析说明,先分析文段中提到哪几点“局限”,然后一一说明变化其“局限”,简述一下改变的方法与措施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寂静除夕夜

 (1)每当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的打击让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

 (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

 (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

 (14)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 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

 (15)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我终于熬不住睡着了。

 (16)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唤醒。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熟睡一般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17)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释放。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就此我们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18)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

 (19)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愿你们永远平安。

1.对本文记叙要素和记叙顺序表述有误的是(2分)。

A.文章所叙主要事件发生在20年前的那个寂静除夕夜,地点是在我们家当时居住的那个村庄。

B.本文叙写的人物是“我”的一家及众乡亲。

C.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文革给我们一家带来的灾难。

D.全文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2.下面对文意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7)段中姥姥吩咐我们的话,意思是求求乡亲们除夕之夜别放鞭炮,以免触发了母亲的伤痛。

B.(11)段中“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这句话表现乡亲们对我们一家的遭遇深表同情。

C.(13)段写我们一家人“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这个灾难是指母亲疯病发作,给自己给家庭以毁灭性的摧残。

D.(16)段写“好心的人们……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夜也没放鞭炮”。这一义举表现了乡亲们善良、无私的美德。

3.结合文章内容填空。(4分)

① “寂静除夕夜”那件往事对我的影响是             (2分)

② 文章最后两段的祝愿,表达了“我”对乡亲们_        __       (2分)

4.读过这篇文章使你想起了什么?谈谈你对文章的体会。(2分)

 

查看答案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善:善于 。②回:回转,扭转。③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④霁(ji)威:息怒。⑤谒告:请假。⑥南山:终南山,在今西安市东南七八十里。⑦严装:装备整齐。⑧中辍:中止;辍:停止。⑨鹞:猛禽。⑩固:同“故”,故意。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每颜苦谏(触犯)     今亦死(逃走)

B.自之(用手臂架着)   秦王色(屈服)

C.外皆严装已(妥当)   天子而令诸侯(挟持、控制)

D.上得佳鹞(尝试)     引喻失(适宜、恰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3.文意理解。(4分)

(1)魏征“奏事固久不已”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出魏征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查看答案

古诗词赏析(4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2分)

A.长烟/落日/孤城闭     B.将军/白发/征夫泪

C.衡阳雁/去无/留意     D.塞下/秋来/风景异

2.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7分)

1.足蒸暑土气,            

2.            ,只有香如故。

3.《沁园春 雪》一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4.            ,奉命于危难之间。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意思相同。

 

查看答案

某校九年级(1)班举行以“雨的诉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积极参加。(6分)

1.成语组——该组同学在成语词典中查出一部分与“雨”有关的成语,请你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3分)

A.指在风雨中同船渡河,比喻共渡难关。(       )

B.多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亦形容恶势力猖獗(       )

C.指冒着风雨赶路(       )

2.诗词组——该组同学发现诗人常常借“雨”寄托情感,他们对此作了一些分类。请你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连续的两句诗。A.表现淡淡的愁绪,示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B.寄托忧国忧民情怀:                                     (1分)

3.辩论组——该组同学针对雨的功过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假如你是反方,你该如何呈述?

正方:我方认为,雨之功大于过:雨水可以浇灌禾苗,涤荡灰尘,滋润万物。

反方:雨之过大于功: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