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捕蛇者说》,完成后面小题(18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

阅读《捕蛇者说》,完成后面小题(18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请用“/”为下面语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几死者数矣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其租入                         ②乡邻之生                   

而献焉                         ④往往而死者相                 

3.下列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专利三世矣    退而甘食土之有

B.时献焉   余闻愈悲

C.故为说   野语有

D.告之帝   苛政猛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文中加点部分蒋氏的两次“戚”,各因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什么而“悲”?请用自己的话叙述。(4分)

                                                                         

                                                                               

 

1.①几死者/数矣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当  抵       日   一天比一天     时 到时候     藉  铺、垫      3.C 4.①  把他们的土地上出产的粮食和家里收入的财物全部交出去。 ②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5.蒋氏第一次“戚”是为自己一家三代饱受捕蛇之苦而戚.第二次为“我’,若帮他更役复赋将带来更大的不幸而戚,作者第一次“悲’,是对蒋氏一家三代以捕蛇为生,遭遇悲惨深表同情,第二次是为百姓深受苛政之苦而痛心.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日”字的释义,“一天比一天”属于词类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A中的两个“其”,前一个是“抓了蛇后就不要纳税的权利”,后一个是“这,那,代词”。 B中的“而”前一个是就,表修饰,后一个是进而。C中的“之”都是“这,这样”的意思。D中的“于”前一个是“向”,后一个是“为介词,表示比较”,因为。所以答案是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第一句注意“出”“ 入”。第二句注意“甚”的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要求学生细读文段,找出两次“戚” 作者的两次“戚”,语境从而找出原因。其原因就在“戚”“ 戚”的前后句中。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7分)

学校组织了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搜集了如下资料,请你阅读分析后给出一个结论。(3分)

①“汉语热”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目前全球已有210所“孔子学院”(国外学习汉语的学校)。日本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练习汉字书法,韩国练习汉字书法的民众逾十万人。

②在我国一个有600多人参加的高级翻译大赛中,许多选手英译汉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词汇贫乏。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文字流畅、词汇丰富的二等奖得主竟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评委普遍认为,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③国内某网站做了“我国汉字应用现状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内容

喜欢敲键盘,

不愿动笔写

常提笔忘字,

常写错别字

字体不美观,

从未练书法

数据统计

57%

83%

79%

结论:                                                                              

2.下面是某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后完成题目。(4分)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                      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①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③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①请结合甲文内容,依照划线句,补充空缺内容(2分)

                                                                              

②乙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分)

      句,应改为: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长辈的教育和引导不可缺失。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对此作出了形象诠释,发人深省:《清兵卫与葫芦》中,父亲                                          扼杀了清兵卫超凡的审美能力;《风筝》中,“我”                                      压制了儿童游戏的天性;而《一厘米》中,普通的食堂女工陶影在孩子面前全力以赴塑造完美母亲的形象,她                               令人肃然起敬;《小巷深处》中,卑微的盲母亲则以                                ,唤回了在虚荣中迷失了情感的养女,令人动容。(要求:前两处填事件,后两处填人物特点或品质。)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12分)

1.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白日放歌须纵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4.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5.                     ,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6.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7.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8.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9.                        ,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

10.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11.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                              。(《庄子·秋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作答。(7分)

走进峰峦叠翠,洞壑通幽的清源山,你会发现有那么多的中国之“最”保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老君造像了。这个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虽然堪称“老子天下第一”,却丝毫没有“老于天下第一”的派头。他是那样超凡脱俗,那样和蔼可亲,那样淡泊宁静,有神仙气度却无神秘色彩。他甚至没有眼珠,却能让人看到shēn suì的目光。这位伟大的智者为什么竟然“有眼无珠”呢?也许是因为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言不辩。大智若愚B因此,“大视”即是“无视”。

1.为文中加点字汪音,根据拼音写词语。(3分)

峰峦   一     淡泊一      shēn suì

2.在文段A、B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2分)

A             B          

3.结合文意,你如何理解“大视无视”?(2分)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任选一句修改。(2分)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杜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诺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成为受害者。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我选         句,修改后的句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