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19~22题 (11分) 仰望父亲 ①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19~22题  (11分)

仰望父亲

①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18岁。从1岁到18岁,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小学到读高中,我是在仰望着父亲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中长大的。从小我在山下,看惯了父亲在山上放羊砍柴、开垦荒地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我在树下,看惯了父亲在高高的树杈间腾挪跳跃的矫健身影;晨曦中夕阳下,我在院子里,看惯了父亲站在房顶远眺天际的从容身影……

②到现在,父亲的身影,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映现,使我由时时思念父亲,进而常常思考父亲,心目中更加钦敬父亲。

③父亲的孝行,让人仰望。小时候村里一些大人常在我面前讲:“你父亲真是个孝子。”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对我奶奶的饮食起居特别在心。父亲为了使奶奶活得心气顺、活得有精神,过段时间总要给奶奶买些好吃的,每天再忙都要和奶奶说会话,在精神上抚慰奶奶。父亲在世时,每年清明,引领家族男人上坟祭祖,心态虔诚,行止敬重。在我爷爷的父亲坟地上的碑楼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深恩堪裕后,下联:至孝在尊亲,横批:追远。我想这肯定是我们家族的良风美德,是影响了父亲一生的传统孝文化。

④父亲的教行,让人仰望。父亲教我做事明理。记得有一年春天种玉米,父亲在前面犁地,母亲在中间撒种子,我和哥哥在后面施粪。偶尔我偷懒不好好施粪。待到秋收之时,父亲把我领到地里,指着长得参差不齐的玉米对我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看着因我施粪不匀而长势不好的庄稼,我心里十分懊悔。父亲在教我做这些农家活的过程中,使我明白许多事理。父亲教我明志。记得我12岁那年,父亲领我在山上开垦荒地,我累得精疲力竭。坐下休息时,父亲问我:“天山,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尽管我当时的回答不切实际,但父亲没有嘲笑我,却深情地抚摸着我的头,眼望着远方,颇有感触地对我说:“生在山村里,要有走出深山的想法才行。山外的世面大着呢!”现在想起来,正是父亲的那一问,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和希望。

⑤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 a。50年代后期,爷爷患病,大伯因病早逝,家道中落,家庭一下子跌到谷底。全靠父亲上上下下要照应,里里外外要兼顾。

 b  。听哥哥说大伯去世前,曾借了邻村一户人家300元钱。大伯去世后,人家上门讨债,父亲答应10天后还。到了第9天,父亲没有筹到钱,下狠心卖了自家耕地磨面的犍牛,偿还了大伯欠下的外债。  C。父亲20多岁被抓壮丁,经受过枪林弹雨的战场,解放后遭受过不明不白的批斗;父亲30岁到40岁,领头创办县级国营黄土坡、老虎沟、马匹凹煤矿,曾任总经理,取得过骄人的业绩,但更遭受过莫大的委屈……  d 。60年代,为了全村人出行方便,父亲带领村民,费尽艰辛,打通了西庄村至武家河村约2.5公里长的盘山路,那是我们村走出深山通往稷山县的第一条大路。改革开放初期,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经商、创办企业。最后,在为武家河大队创办煤矿的过程中,含辛茹苦、积劳成疾,一病不起。

⑥记得父亲去世当天,我从乡宁一中赶回家,匍匐在炕上给父亲清洗双脚。那是怎样的一双脚啊,脚上有土、有煤渣子,脚底的老茧厚厚的一层,脚上的肉很少,骨头和青筋缠在一起。我知道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人生,就是靠这双脚走过来的。如今,我愈加明白: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功夫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境界高。

⑦仰望父亲,眼底潮涌; 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

(选自2012年《散文选刊》第2期,有改动)

1.阅读全文,说说“我”曾在哪些方面仰望过“父亲”。(2分)

                                       

2.仔细阅读第⑤段,回答下面两题。(4分)

(1)以下四句话出自第⑤段,现将其放回原段a、b、c、d处,正确的顺序为(  )(2分)

①父亲是一个支撑门事、忠厚力行的人②父亲是一个历经挫折、坚韧力行的人

③父亲是一个心想众人、务实力行的人④父亲是一个勇于担当、守信力行的人

A ①②①④ B ①④②③C ②④①③D ③①④②

(2)“力行”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也有过类似论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请结合语境简要说明“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中的“力行”的意思。(2分)

                                                 

3.作者以“仰望父亲,眼底潮涌; 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的感叹收束全文,可谓言简意赅,意蕴丰富。谈谈你对这一结尾的理解。(2分)

                                                

 

4.有人认为第⑥段划线句对父亲的脚的细腻描写,有损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你赞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本文的理解?(3分)

                                                 

 

1.仰望着父亲的身影;仰望父亲的孝行;仰望父亲的教行;仰望父亲的力行。 2.(1)B (2)努力实践,竭力而行 3.谈到对父亲的怀念,敬重两方面谈(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4.不赞同,因为(1)父亲粗糙的双脚折射出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一生,这正是父亲值得仰望的伟大之处。(2)同时父亲的双脚也使我愈加明白:“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功夫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境界高。”的人生哲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章结构非常清晰,可以通过结构轻松得出内容要点为:仰望着父亲的身影;仰望父亲的孝行;仰望父亲的教行;仰望父亲的力行。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1)根据父亲在每个阶段的所作所为,分别应该填入的相应词语为“一个支撑门事、忠厚力行的人、一个勇于担当、守信力行的人、一个历经挫折、坚韧力行的人、一个心想众人、务实力行的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力行”的意思为努力实践,竭力而行。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运用精炼典雅的语言收总全文,表达对父亲的怀念,敬重,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父亲高大的形象通过细节来表现,不但对父亲形象无损,而且更有震撼力。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15~18题。(10分)

人 的 价 值

①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比如,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③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④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   ,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什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

  ⑤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1.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2分)

答:                    

2.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此论证方法的作用(3分)

答:                    

3.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3分)

答:                       

4.仿造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白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

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   ,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

答:

 

查看答案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11-14题。(10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2分)

①请广于君(    )  ②岂五百里哉(  )

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④寡人矣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文: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3.理解并填空(3分)

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   ”要求。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列举了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  ”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4.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3分)

安陵君:  秦王:唐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3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1分)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答: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运用(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仿照下面示例(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宇数不限)(2分)

示例:营造绿色城市  呵护地球家园

答:                                                                                      

2.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冰心(2分)

答:                                                                                      

3.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2分)

答: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句子。(10分)

1. 力尽不知热,                。(白居易《观刈麦》)

2.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5.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6.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将士们想家却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7.温庭筠在《望江南》一词中,表达一种望眼欲穿、思念不尽的感情的句子是            

8.苏轼在《密州出猎》中,抒发自己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9.《沁园春  雪》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10.《陈涉世家》表明陈胜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