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故乡》片段,回答问题,共7分。 ①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

阅读《故乡》片段,回答问题,共7分。

①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②“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③“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④“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⑤“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⑥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⑦“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1.第一段中加点的 “冷笑”一词写出了杨二嫂当时的心态,下面一句话也写了人物的“冷笑”,请比较这两处“冷笑”所表现人物心态的不同?(2分)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有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2.“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的细节描写很精彩,请联系课文简要分析其精彩所在。(2分)

3.“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我为什么会无话可说?请展开联想,用第一人称把“我”当时的心里活动描述出来。(不超过30字)(3分)

 

1.杨二嫂“冷笑”“我”忘记了她。这个词是对杨二嫂这个人物的讽刺和嘲笑,反应了人物之间的隔膜。先生是“冷笑”旧毡帽朋友不识时务,表现了人物的居高临下,骄横霸道、盛气凌人。(意思对即可) 2.杨二嫂一边为我记不住她的“恩德”愤愤不平,一边眼睛四周窥视,看看有没有可以顺手牵羊的东西。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尖嘴厉舌、爱贪小财,自私、世俗可怜的性格。(意思对即可) 3.杨二嫂的尖酸恣睢使我意识到善良美好人性的的泯灭。故乡人和人之间存在着深深的隔膜,是我说不出话来。(意思对即可)例如:想不到这样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也会变成这样,故乡的人变了,人和人之间越来越隔膜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了解两部小说故事情节,根据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了解人物四种描写方法,点明此句是属于什么描写,说明其表现的人物什么性格特点。要用评价语“生动的描写”“形象鲜明”“突出了人物形象”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了解杨二嫂的性格特点,根据作者对杨二嫂的态度体会作者心理活动,从对故乡人性情变化的失望这个角度来拟写心理活动,要用第一人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语段文言文,回答问题。(4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2分)

A.急湍箭         B.猛浪

貌若戚者              岂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C.奇山水         D.流飘荡

渔人甚之              无致书以观

2.下列加点的“者”字与“鸢飞戾天,望峰息心”中加点的“者”字意思和用法不相同一项是哪一项?(2分)

A.而戍死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B.后遂无问津    (《桃花源记》)

C.似与游相乐。(《小石潭记》)        D.陈胜,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3.上文划线句子都写了猿猴的叫声,下面的句子也是写“猿”的,请分析它们在文中各自起什么作用?(2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渔者歌谣)

4.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一文中写了在看小石潭幽美景色之后的一种“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心境。请思考,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各有什么不同?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情境要求答题。(3分)

“美林”每瓶10毫升,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小儿退热药,下表是该药说明书的一部分。

12岁以下小儿用量表

【用法】                         【口服用量】

年龄(岁)

一次用量(毫升)

1—5

5

6—12

10

1.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美林”的用量(用文字表述):                        (1分)

2.邻居刘奶奶5岁的小孙女感冒,突然发热至39℃。她想给小孙女服点“美林”退热,以缓解症状。刘奶奶看不明白,拿着说明书来请你帮忙。你看了说明书后,问清楚刘奶奶的小孙女是5岁,你简洁地告诉她说:                                      (2分)

 

查看答案

请以“那一刻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与感悟;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23分)

牵牛花:最美的花

林少华

①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有可能不信:牵牛花。我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

②时下正是晚秋。十一月都过去了三分之一。十多天前还满树葱茏神气活现的刺槐,现已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了,犹如举着降旗的残兵败将。就连一味疯长的野草也已乖乖缩回自己固有的领地,蔫了,黄了,枯萎了。惟独牵牛花不同。深紫的,浅蓝的,粉红的,条纹的,仍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有的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后来,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山坡中间由石块和青砖砌成的半堵残墙上面。墙上的爬山虎没了叶片,只剩几条细蔓紧紧攀附不动,如老人手背上的几根细筋。墙根的芒草也已无精打采。却见四五朵红蓝两色的牵牛花在残墙上开得正艳,薄薄的花朵在清冷的秋阳下抖出妩媚的光彩。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刚与柔,厚与薄,重与轻——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妙更和谐的对比与反差吗?我一时忘了移步,默默凝视良久。谁都知道牵牛花是生命力脆弱的花。盛夏时节,太阳出来两三个小时一支支小喇叭就合拢起来。而就整个植株来说,生命力却又那么顽强。正如故乡的母亲说的:这花可能开了,能开到老秋(老秋是土话,晚秋)——开不到中午的牵牛花却能开到晚秋。

③是的,我所以喜欢牵牛花,也和故乡有关。

④小时候好几年是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特别喜欢牵牛花。每到入夏时节,茅屋小院的木篱笆就爬满五颜六色的牵牛花。牵牛花比人醒得早,人还没睁眼没张嘴,牵牛花就悄悄张开嘴巴,张成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小喇叭。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那是真正的花篱。花篱外面跑着叫着七八只芦花鸡和三五只白鸭,花篱里面有一排金灿灿的向日葵,有好多架黄瓜和两三垄西红柿。奶奶屋梁上悬一个不大的柳条篮,奶奶每每从篮里摸出小红灯笼似的西红柿给我。记得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毛柿子的西红柿,桃形,不大,顶部有尖,毛茸茸的,咬一口能甜得人发抖。奶奶自己却不舍得吃,笑眯眯看着我狼吞虎咽。对了,篱笆西端有一棵不高的杏树,牵牛花在篱笆上爬不开了,就爬到杏树上去。杏熟的时候,嫩黄色的杏有的贴着牵牛花,有的在牵牛花下捉迷藏。它们当然逃不过奶奶的眼睛。奶奶拎个小筐摘下来,等我放学回来吃或第二天塞进书包让我在上学路上受用。那时不比现在,艰苦岁月,贫穷乡间,有杏吃已经美上天了。

⑤这么着,看见牵牛花,眼前有时就浮现出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奶奶慈祥的面影,甚至嗅出嫩黄瓜的清香,舌底生出毛柿子和黄杏那甜甜黏黏的汁液,心头泛起悠悠忽忽的乡愁……

⑥或许你认为权倾一时是幸福,金榜题名是幸福,富甲一方是幸福,扬名海外是幸福。但对于我,最幸福的,莫过于夏日清晨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或木篱间走过。

                                         (选自《中国海洋大学报》,有删改)

1.细读第②段,找出“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中的“残缺”具体指代的内容,仿照例句,填在下面的空格上。(要求:每一点不超过15)(6分)

槐,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        ⑵                       

                        ;        ⑷                       

2.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正如故乡的母亲说的:‘这花可能开了,能开到老秋’”的作用。(4分)

                                                                      

3.本文语言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意,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品析。(4分)

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

                                                                     

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中“我”为什么“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4分)

                                                                        

5.结合文章第⑥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幸福观。(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