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故乡的芦花 李笙清 (1)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

故乡的芦花   李笙清

(1)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

(2)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3)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

(4)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泥土一样朴实。间或有水鸟扑棱棱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

(5)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A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6)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B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

(7)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蔑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有时候坐在小凳上,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

(8)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美的工艺品,竟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再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如今,祖母早已过世。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

1.作者突出描写了水乡女子哪些动人的生活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下列句子(A、B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A)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芦苇”在本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结尾说故乡的芦花“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活场景:织网,洗濯,摘菱,采莲,编织。(4分,答对一点给1分) 2. A)把在苇荡中忙碌的女人们比作莲花一样开放,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女人的美丽、勤劳,表达了我的赞美之情。B)把女人们的扁舟比作蜜蜂,生动形象地写出女人们驾船技术的高超,勤劳之美,表达了我的赞赏之情。(3分) 3. ①以芦苇作人物活动的背景;②以芦苇的生长过程为叙述的线索;③以芦苇刻画(映衬、象征)水乡女子;④芦苇也是作者抒情的载体。(4分,答对3点满分)。 4. ①对故乡自然纯朴、宁静淡泊生活的怀念;②对母亲及水乡女子勤劳品格的赞美;③对水乡人们之间那种纯朴、自由、恣意的感情的欣赏;④也有对芦苇减少流露出的淡淡忧虑。(答对一点给2分,总分6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中已有两个划线的句子写女人们的活动,再从其它写女人们活动的文字里找到相关信息,抓住动词,用短语概括。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 试题分析:品味语言,要注意说明语句使用的写作方法、关键词(动词、形容词)的妙用以及描写的景物特点和蕴含的情感。本题两句中要抓往“像莲花”“像蜜蜂”这样的比喻方法进行分析,品味其情境的美感,以及以景衬托人物的美这种方法。要用评价语,如“形象地描绘”“生动地突出”“创造”“优美的画面”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文中“芦苇”是重要描写对象,作用很多,可从环境设置、线索使用、衬托人物、情感表达等方面来理解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根据全文的描写体会作者对家乡及往日生活的情感,二是文中不少文字写到“女人们”,体会作者的“母亲情结”,三是最后一段中写到“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仔细体会作者心中隐隐的忧虑和遗憾。这些都是“ 牵动”作者心灵的东西。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8分)     

为纪念孔子诞辰,我校举行“孔子与我们的生活”的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

1.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不仅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场所,而且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增进友谊的平台。孔子学院的标志(见右图)是由高飞的白鸽、地球和变体的“汉”字构成,请说说它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如果明年起把教师节定在这一天,请你为明年的教师节活动写一则标语,并预设两个活动(4分)

 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 《论语》语言精练,含义丰富,其中不乏为人处事和学习的经典语录,至今还指导着我们的生活,请你分别写出一句。(2分)

为人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郑屠当不过,讨饶。A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A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上面这段动作描写出自《水浒》“A三拳打死镇关西”,A是______(人物)

结合小说情节中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在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有很多和“三”有关的经典情节,请写出下面两幅图所描绘的与三有关名著情节。(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秀,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人不尽知:绝色无大德也;一如自然劳碌终日,但求无过,而无力制成上品。……德行因美而益彰,恶行因美而愈愧。

以上这段说理透彻,语言优美的文字出自           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①至⑦题选做6题, 第⑧题必做)

1.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3.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5.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芳平《月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

8.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又如辛弃疾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运用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典故描写战争激烈的场面,来表明诗人报效祖国的情感。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田圃         污蔑        一愁莫展      强聒不舍

B.骈进         恣睢        重蹈覆辙      黎民百姓 

C.睿智         庸禄        恪尽职守      浩瀚无际

D.禁锢         静谧        舐犊之情      阔然无累

 

查看答案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

请以"带着         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