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对下列诗句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

对下列诗句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魏尚自喻,写出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的心愿,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建功立业的决心。

B.“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黄昏时处于崇山峻岭中的一座孤城,既写出了环境的荒凉偏僻,又暗示着战事吃紧,戒备森严。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诗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绪,看不见,摸不着,词人将它比作船,增强了可感性。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各项内容抓住评析的关键词语,回顾所读所学,一一比照,找到错误。D句评析有错,诗人不是把愁比作船,是把自己比作船,形容自己愁绪满怀“载不动”。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节前夕,班级举行“园丁颂”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7分)

1.第一小组同学开展了“对对联,颂老师”活动,某同学拟出了歌颂老师培才育人功德的上联,请你帮他对出下联。(2分)

上联:育人才献身忘我如蜡烛

下联:

2.第二小组同学组织“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文艺演出,大家推选你当主持人。请你把下面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联词写出来。(注意承上启下)(50字左右)(3分)

节目一:小品《讲台的美丽》

节目二: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3.第三小组同学打算用发短信的形式表达对昔日老师的感恩之情,请你代为拟写一段话。(不少于3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的世界的海伦∙凯勒,当她开始触摸自然、学会了“父亲”等单词、理解了文字的奥秘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并以其惊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幸福是早晨的问候,幸福是阳光的温暖;幸福是情意的雨露,幸福是花香的追求;幸福是迷茫时的顿悟,幸福是执着中的创造……

请以“我的幸福”为题,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重阳节登高所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②潦倒:犹言困顿,衰颓。③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1.诗人“苦恨”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本诗的三四句是千古名句,写景抒情极为传神,请作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①。三年之后,虽锥末到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②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③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④:“汝得之矣!”

(二)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⑤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⑥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①牵挺:织机上的牵引机。②氂(máo):牛尾毛。③浸:渐渐。④高蹈:跳起来。拊(fǔ):拍。⑤小奚:小书童。⑥牡下:关门。牡:门闩。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贯虱之心,而不绝(悬挂)      B.以目牵挺(盯着看)

C.及半,小奚(摔倒)            D.速进,则(关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天下之躁急自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南面望之                人不知不愠

C.学射飞卫                每假借藏书之家

D.汝得矣                  没当余从师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三年之后,虽锥末到眦,而不瞬也。

                                                                           

②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4.这两则故事所包含的道理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

李浩燃

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划着汉字“丁××到此一游”。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

②“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竟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不仅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③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中国游客甚至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

④“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一个国家文明意识的自我审思。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应予以必要宽容并助其改正,但整个社会则应以此为镜、自我检视。

⑤的确,“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也是国内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从被刻字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乱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文明素养的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⑥有人说,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所有的美好都刻在心上。而提升文明素养,也需在心上刻下这让人蒙羞的“到此一游”。在拥堵的公路上随意并道时,在地铁的长队里加塞插队时,在逃票成功洋洋得意时,在网络空间掐架骂娘时,这几个字就该闪动警示之光,提醒你触碰到了文明的红线。谨记“到此一游”激发的文明耻感,以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迈进一步。

⑦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经不是问题,甚至海外奢侈品商店促销都会挂上汉语海报。然而,很多人也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现代化的过程中,怎能少了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国务院会议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政府机构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在社会管理者那里,文明素养、人的素质,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

⑧同样是神庙,雅典阿波罗神庙的一块石板上,刻着这样的铭文:认识你自己。反思埃及神庙刻字事件,以此为契机省察自我文明素养,才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尊敬,更让我们在文明复兴之路上“递进一层”。(选自2013.5.27《人民日报》)

1.文章开头段提到埃及卢克索神庙,结尾提到雅典阿波罗神庙,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

2.作者在文中针对“到此一游”这类不文明现象,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3分)

3.第③段中作者说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特殊含义”应该怎么理解?(4分)

4.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