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陈涉世家(节选)(12分) 司马迁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陈涉世家(节选)(12分)

司马迁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为死(有人)          陈胜、吴广喜,鬼(考虑,思索)                 

B.今亦死(逃走)                  为天下(通“倡”,首发)

C.扶苏数谏故(因为)         乃丹帛曰“陈胜王”(书信)

D.楚人之(爱戴)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自,偷着)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

①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四步:激怒其众,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4.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3分)

 

1.C 2.①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也会死)。(每题2分,每小句1分,注意其中关键词的翻译) 3.B 4.可以从如下方面回答: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答出一方面的才能得1分,共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往往”“指目”“ 藉第”“固”要注意解释准确,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根据各项内容抓住评析的关键词语,回顾所读所学,一一比照,找到错误。C句有问题,“前期的准备”是指造舆论聚民心,是指“念卜鬼”“鱼腹中书”“篝火狐鸣”等内容,而句中所指的情节是起义发过过程。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哪几个方面”,要求归纳几点。抓住文中对陈胜言行的描写,从其对形势的分析、对众人的鼓动、采取的策略等方面概括其形象。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诗句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魏尚自喻,写出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的心愿,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建功立业的决心。

B.“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黄昏时处于崇山峻岭中的一座孤城,既写出了环境的荒凉偏僻,又暗示着战事吃紧,戒备森严。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诗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绪,看不见,摸不着,词人将它比作船,增强了可感性。

 

查看答案

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节前夕,班级举行“园丁颂”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7分)

1.第一小组同学开展了“对对联,颂老师”活动,某同学拟出了歌颂老师培才育人功德的上联,请你帮他对出下联。(2分)

上联:育人才献身忘我如蜡烛

下联:

2.第二小组同学组织“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文艺演出,大家推选你当主持人。请你把下面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联词写出来。(注意承上启下)(50字左右)(3分)

节目一:小品《讲台的美丽》

节目二: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3.第三小组同学打算用发短信的形式表达对昔日老师的感恩之情,请你代为拟写一段话。(不少于3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的世界的海伦∙凯勒,当她开始触摸自然、学会了“父亲”等单词、理解了文字的奥秘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并以其惊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幸福是早晨的问候,幸福是阳光的温暖;幸福是情意的雨露,幸福是花香的追求;幸福是迷茫时的顿悟,幸福是执着中的创造……

请以“我的幸福”为题,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重阳节登高所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②潦倒:犹言困顿,衰颓。③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1.诗人“苦恨”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本诗的三四句是千古名句,写景抒情极为传神,请作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①。三年之后,虽锥末到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②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③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④:“汝得之矣!”

(二)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⑤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⑥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①牵挺:织机上的牵引机。②氂(máo):牛尾毛。③浸:渐渐。④高蹈:跳起来。拊(fǔ):拍。⑤小奚:小书童。⑥牡下:关门。牡:门闩。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贯虱之心,而不绝(悬挂)      B.以目牵挺(盯着看)

C.及半,小奚(摔倒)            D.速进,则(关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天下之躁急自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南面望之                人不知不愠

C.学射飞卫                每假借藏书之家

D.汝得矣                  没当余从师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三年之后,虽锥末到眦,而不瞬也。

                                                                           

②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4.这两则故事所包含的道理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