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亲爱的老椿树》。(共11分) 亲爱的老椿树 ①她总是沉默的,安静而持重,恬...

阅读《亲爱的老椿树》。(共11分)

亲爱的老椿树

①她总是沉默的,安静而持重,恬淡而从容,不发一言,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②她也高大、庄严,需仰视,才能看见她庞大的树冠,以及她重重叠叠、密密实实的枝叶。

③我说的是我童年的老椿树。她站立在我家小小的院子里,应该是我家里最安静、也最高大的一员了。她比我大了好多呢。她是我的朋友,我叫她亲爱的老椿树。

④父母是把她许给了我的。他们经常说,等我长大了,要把她伐掉,打成崭新的桌椅、漂亮的橱柜,给我,当嫁妆。父母说的时候,我还小,还不知道羞涩,只是记住了,她和我,有了另一种美好的关联。

⑤老椿树是我整个童年生活影像的安静的背景,美丽的旁证。我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她的关注之中。我在她脚边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我在她身旁摔泥巴、捏泥人,我在她绿阴下读书、识字、写作业,我在她安详的庇护下剥玉米、看弟弟、听满嘴漏风的奶奶讲老掉牙的故事……我觉得,她幽绿的叶子就是一只只美丽亲切的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看着我的欢喜,也看着我的孤独;看着我的幸福,也看着我的忧伤。

⑥我打心里喜爱她,依恋她。我喜欢仰起小脸看她,喜欢从她密实的枝叶里偷窥太阳的踪迹。我偷窥时,那层层叠叠的叶儿影儿便都安静地印在了我的脸上。

⑦欢喜是有的。我是说,我的这棵亲爱的老椿树。当燕子在她的枝梢上小憩,喜鹊在她的枝桠上俏立,麻雀在她的枝叶里藏身……我觉得,我看到了她的欢喜,她的微笑。于是经常地,我喜欢抱住她,抱住她丰腴壮实的腰身,感受她轻轻的颤栗,那是幸福的颤栗。

⑧寂寞也是有的。当然,我还是说,我的这棵亲爱的老椿树。当我抱住她的时候,我仿佛也能感受得到,并且,我还感觉,她把她的寂寞,也轻轻传递给了我。

⑨无论是欢喜,还是寂寞,我乐意想象,它们都在我亲爱的老椿树那树干的年轮里最里面的一层,不为人知地、安静地生长着,只有我才觉察得到。

⑩月光下,我爱静静地依着门框或者搬一个小木凳坐着,看小院里一地的椿树树影,如花,似锦,真是像极了村里女子结婚缝制的锦绣的被面,很喜庆,很奢华,当然,也很美。如果有微风,那满地的树影便轻轻地动了起来,感觉整张锦绣便飘了起来,飘了起来,像老电影。多么美好而富有梦幻气息!我久久地陶醉其中。那时,还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可看的,似乎只有电影,老的黑白的电影,可是电影放映队一年来不了几次。但有一地的树影,也好。我满足地看着一地的树影,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童话。虫鸣声,从小院的各个角落里冒出来,此起彼伏。满地的树影是我的老黑白电影,虫鸣的合奏是老电影的配音,我的梦想在上演……

⑪后来,我们家又盖了大的敞亮的房屋,有了更大的院子,院子里也有了更多的树,枣树、梧桐树、香椿树、苹果树……只是没有了老椿树。老椿树守着老屋,我们住在新屋。

⑫后来,老椿树没有成为我的嫁妆。但她还是被伐掉了,被卖给了木材商人。卖掉老椿树所得的那一小叠纸币,凑足了我去外地上学的学费。我亲爱的老椿树,还是因为我而倒下了。

⑬再后来,老屋也没有了,小院也没有了。

⑭老椿树、老屋、小院,都只能被我,一一地安放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⑮哦,我亲爱的老椿树!(作者雨兰,有删改)

1.作者从小与老椿树相伴,老椿树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童年记忆,带给她丰富的内心感受。阅读文章④-⑫段,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和老椿树相关的记忆

“我”的内心感受

美好、亲密

我在老椿树陪伴下度过整个童年生活

我爱在月下看老椿树的一地树影

遗憾、感伤

2.结合⑦-⑨段内容,回答两处“抱住”写出了什么。(2分)

答:                                                                 

3.结合第⑩段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把“小院里一地的椿树树影”写得生动可感的。(不超过150字)(5分)

 

1.(4分)①从小,父母就把老椿树许给我当嫁妆;②喜爱、依恋;③陶醉、满足;④为凑足我的学费,老椿树被伐倒、卖掉。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2.(2分)“抱住”既写出了“我”感受到了老椿树的欢喜和寂寞(或:觉得老椿树把欢喜和寂寞都传递给了“我”)(1分),又写出了“我”和老椿树的心意相通(或:表达了“我”与老椿树形同知己的深厚情感)(1分)。 评分说明:写全“欢喜”“寂寞”得1分;“心意相通”或“知己”1分,意思对即可。 3.(5分) 答案示例一:作者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先把椿树树影比作“花”、“锦”、“女子结婚时的锦绣被面”,突出树影的喜庆、奢华、美丽;又把树影比作电影,写出树影摇曳变化的美,给人以遐想;并从树影展开想象,把满地的树影比作“我”的老黑白电影,突出树影形态的丰富变化令“我”满足陶醉,表达出“我”对椿树树影的喜爱。 答案示例二: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并调动多种感官,把满地树影写得生动形象。首先,从静态把椿树树影比作“花”、“锦”、“被面”突出树影的喜庆、奢华、美丽;又从动态把树影比作电影,写出树影在微风中摇曳变化的美。接着,从视觉角度把满地树影比作电影,又从听觉角度把虫鸣声当作电影的配音,有形有声,给人带来丰富而美好的想象。 评分说明:结合内容赏析4分,语言表达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根据表中已有的信息提示,概括情节点,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首先点明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从“我”与“老椿树”感情这个角度来分析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所问的问题是“写作方法”,从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方面描绘椿树的形象和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这两方面具体的举例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甲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段】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非不深也    池:                ②又何焉    间:        

2.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七里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寡助至    B.天下顺    C.肉食者谋    D. 小大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                              

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从甲段看,孟子认为“人和”达到极致,君主就能拥有“    ”(用原文回答)的有利局面;就乙段看,曹刿认为君主只有做到“    ”(用原文回答),才算得上尽忠职守,战争才有胜算。综合甲乙两段,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结论:治国者必须    (用自己的话回答)才能得天下。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共5分)

重视汉字书写训练是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然而,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以纸笔为媒介的汉字书写受到了较大冲击。为深入了解当下国民汉字书写状况,学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综合下列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借助恰当的关联词语来阐明你从中得出的结论。(3分)

【材料一】

重视手写汉字有什么意义?近日《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84.9%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帮助人们领略汉字之美,传承民族文化;71.6%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减少工具依赖,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58.0%的受访者认为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结论:                                                    

2.2013年暑期,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不仅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而且掀起了一场听写汉字的热潮。请依据下列材料探究节目火爆的原因。(2分)

网友:我高中时一直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学霸”。看到电视上在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和其他几个同学当即拿来纸和笔跟着听写,想要比试一下。结果我仅写对了一半,我的同学才写对了三成左右。现实令我不得不对汉字重新产生敬畏感。

专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创下全国收视佳绩。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心中而在键盘时代里日趋淡忘的汉字情结。这样的节目,能让大家喜闻乐见、产生共鸣。

原因一:                                              

原因二: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我国古典名著卷帙浩繁。史传明史鉴,记事记言;小说重情节,善恶分明。    (人名)执笔著《左传》,吴承恩挥毫写《西游》,俱成大家。《左传》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史书,我们从《曹刿论战》中看到了曹刿的“远谋”;《西游记》是根据玄奘西行取经故事创作出的神魔小说,其中“唐三藏路阻火焰山”中的火焰山,传说是孙悟空在    (情节)时,蹬倒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炼丹炉后,几块砖带着余火落到了地上化生出来的。

 

查看答案

默写。(共5分,每空1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 《游山西村》)

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语句是:“                                              ”。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段文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山路旁的树在雨中站立着。①连天的绿叶一簇簇,一团团,挽着,拥着,静而不滞,动而不浮。②雨打着片片绿裙翻着卷儿,像击琴键,像跳芭蕾。③你再看那树干,有的油光发亮,裹着青皮衣;有的挂满雨珠,披着鱼鳞;有的调皮地伸着脖颈,好奇地张望路上的行人。④这雨中美景怎不叫人心生喜爱之情呢?

A. 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绿叶的茂密,“静而不滞,动而不浮” 表现出了连天的绿叶在雨中的情态。

B. ②句中“像击琴键,像跳芭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雨打绿叶活泼、灵动、富有韵律的样子。

C. ③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中“披着鱼鳞”“伸着脖颈”写出了雨中树叶油光发亮、摇曳动人的姿态。

D. ④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雨中美景令人油然而生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雨景的由衷赞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