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符合(fǔ) 绯红(fēi) 耳濡目...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合(fǔ)         红(fēi)      耳目染(rú)

B.临(bīn)        藏(zhù)    滥充数(yú)

C.捕(dài)        修(qì) 既往不(jiū)

D.追(sù)         步(zòu)    根深固(dì)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符合”的“符”正确读音念“fú”,C项“既往不咎”的“咎”正确读音念“jiù”,A和C两项考查汉语普通话中的声调。D项“步骤”的“骤”正确读音念“zhòu”,考查汉语普通话中的翘舌音和平舌音的区分。平时要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识记和积累。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要求完成作文:(40分)

2014年春晚,歌手王铮亮自弹自唱的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起了众多国人的共鸣,成为了本届春晚的亮点之一。

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道:“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那,我们的时间又都去哪儿了呢?

请你也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允许使用胶条、涂改液、涂改带等涂改工具;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附《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你是北京某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正在积极备战中考。这天下午,你们班迎来了三位本校高中部的学长。他们都曾以优异的成绩从本校初中部考入了高中部,今天应年级组邀请,特别来与你们交流学习经验。在五十分钟的时间里,学长们真诚无私地与你们分享了他们的学习方法、调整心态的经验及人生追求,并回答了你们提出的许多问题。你们从中也获得了很多的启发。现在,活动结束了,你们班准备以班级的名义给三位学长寄出一张感谢卡,请你完成写在这张卡片上的文字,要求:(1)字数在150字以内;(2)有礼貌,注意称呼、落款与敬语的使用;(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童话也需要一点“黑暗”》,完成第后面小题。(共8分)

童话也需要一点“黑暗”

①最近,一张儿童童话书里的截图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在标注着汉语拼音、配着彩图、显然是给孩子看的书页上,写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只丑小鸭在听到鸭教授有关“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美好童话之后,认为自己也是一只白天鹅,可鸭妈妈让它正视现实,因为它就是一只鸭子,而不是天鹅。丑小鸭因此离家出走,结果被人抓住宰杀做成了烤鸭。

②剧情引起了网友们的抨击:“这个明明是个‘黑暗童话’,怎么能拿给孩子们看?”“与传统童话里的‘美好’作对,会毁了孩子们的童心!”从小就接受着传统童话里美好善良世界观的“大人们”,纷纷抵制这样的童话。可并没有人想过,“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美好童话故事,不是因为丑小鸭的努力,而是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只天鹅,只是小的时候还没有长成天鹅的样子而已。但现实中,更多的丑小鸭,就像这个所谓黑暗童话里的丑小鸭一样,就是一只鸭子,再怎么长都不可能变成白天鹅。假如非要让一只鸭子相信自己是一只天鹅,这不仅违反唯物主义原理,也是一种虚假的教育。

③在我看来,这样简单的一篇黑暗童话,反倒教育了孩子两个道理:一是提醒孩子认清自我的重要性;二是警告小孩子听妈妈的话,不要离家出走。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因为叛逆离家出走,结果遭到不测。我相信看了这个所谓黑暗童话的孩子,在自己被家长批评、想离家出走的时候,一定会想到这个故事的警告。这难道不比那些让人空做“丑小鸭变白天鹅”梦的童话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吗?

④其实“黑暗童话”早在前几年就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真实版格林童话”、“中国黑童话”、“鹅妈妈童谣”等“毁三观”的童话、童谣,当时着实让人们大吃一惊。担心“黑暗童话”毁了童心,初衷当然不错,可也应该警醒的是,过于完美无缺的“光明童话”,同样也会伤了童心。

⑤美国一些社会学家早就通过多年追踪调查发现,《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之类的童话并不利于女孩心理成长。这些童话中的女主人公都因为长得漂亮,所以与众不同,尽管落难,但最终“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这在客观上宣扬了女性只要拥有漂亮的外表,就能取得成功,会使那些自觉相貌平平的女孩倍感挫折,延续至成年,导致心理失常。

⑥在完美的童话里,王子和公主总是过着令人艳羡的幸福生活,邪恶总是受到应有的报应,在这些童话里,没有好人死去,没有坏人得逞……这使得很多孩子都把这个世界想象得太过美好,或是沉浸在梦幻般的童话世界里不愿长大,无法适应社会。钱钟书先生就认为,童话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曾看过英国小学的小学生守则,上面多是告诉孩子社会有坏人,从小就强调如何防坏人;而中国的学校则告诉孩子社会好人多,从小就强调一个美丽的世界,结果还没出校门就受到伤害。

⑦传统童话要读,可“黑暗童话”也别坚决抵制。在这个信息异常丰富的时代,给孩子多样化的教育,更利于他们的安全成长。对于一些反映现实的童话,无需拿什么黑暗、“毁三观”来横加指责。

(摘自2013年8月22日《都市文化报》,作者青岂)

1.结合全文,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2.请简要分析③-⑤段的论述过程。(4分)

3.作者在第⑥段中引钱钟书先生的看法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

阅读《胡同文化》,完成第后面小题。(共15分)

胡同文化

汪曾祺

①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的方位走向大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②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

  ③胡同有的很长,如交民巷胡同;有些胡同很短,如一尺大街;有些胡同很宽,如灵境胡同;有些胡同很窄,如小喇叭胡同;有些胡同拐弯很多,如九道弯胡同;有些胡同竟还断断续续,如庆平胡同。到底北京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④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的位置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中的环境更加安静了。

⑤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⑥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⑦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不时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⑧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招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⑨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这其中的精义就是个“忍”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⑪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⑫每每看到那些消逝的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⑬再见吧,胡同。

(有删改)

1.文章①--④段介绍了北京胡同在哪些方面的什么特点?(3分)

                                、胡同形式数量多、               

2.文章⑥--⑩段,分别是通过北京人的哪些方面的表现来诠释胡同文化的?(7分)

3.从文章⑪--⑫段,你能体会出作者对北京胡同衰败没落持什么态度?结合全文谈谈原因。(5分)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后面小题。(共8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①臣之妻臣    ②时时而

2.翻译句子。(4分)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3.选段中“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一句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