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6分) 1.老虎被誉为“森林之王”,可...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6分)

1.老虎被誉为“森林之王”,可是在《水浒》中却被称作“大虫”。武松因在景阳冈打死一只老虎而名扬江湖,梁山好汉中还有一位因母亲被老虎吃了,一气之下杀死四只老虎,这位好是             。他是一位                            的英雄。(至少写出性格特征中的两个方面)。3分

2.童话色彩只是《格列佛游记》的表面特征,               才是其灵魂所在。(3分

 

1.李逵    仗义耿直 嫉恶如仇 恩怨分明 性急莽撞3分 2.尖锐深邃的讽刺 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水浒传》作者,重要人物的故事情节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事情的来龙去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格列佛游记》中的主题的了解。并由此拓展延伸。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10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               

2.了却君王天下事,                      

3.                   ,岁晏有余粮。

4.苟全性命于乱世,                  

5.                                  ,万钟于我何加焉?

6.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7.默写《月夜》(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9分)

这里的石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或如走兽憨态可jū(),或如猛qiń(),展翅欲飞,或如仙女亭亭玉立,或如农夫默默耕耘。在花海的印衬之下,娜多姿,楚楚动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jū(   )    qín(   )    婀(   )娜多姿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美不胜收”中“胜”的意思是      ,“楚楚动人”中‘楚’的意思是       (2分)

4.这段文字运用拟人,         ,         等修辞手法,描绘石林千姿百态的景象。(2分)

 

查看答案

作文(55分)

结茧成蛹的春蚕,在软壳里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青叶中畅想盛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懵懂中憧憬美好的明天……有梦的季节,让我们领略到人生的美丽。愿我们每个人追逐梦想,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请以“追逐梦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⑵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⑶字数不少于600字。  

⑷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15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又何焉(   )   ②小惠未(   )   ③小大之(   )   ④望其旗(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分)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分)

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4分)

4.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查看答案

 

云中谁寄锦书来  (21分)

朱铁志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极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前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

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选自《人民日报》2012.6.25,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说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2分)

2.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2分)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4分)

①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2分)

②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2分)

4.作者指出“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我们该如何把这一观点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4分)

5.“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文题寄托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4分)

6.近两年,教育部积极倡导并推进“传统书法进课堂”。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观点。(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