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赵畅的《读书如“熬粥”》一文,,完成下面各题。(10分)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

阅读赵畅的《读书如“熬粥”》一文,,完成下面各题。(10分)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作者说“读书如熬粥”,根据文意谈谈作者认为读书应遵循哪些法则?(3分)

2.本文第④段中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第⑤段中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引用得是否妥当?为什么?(4分)

 

1.①选择好书;②耐心细读;③持之以恒。(每个要点1分,共 3分,分别根据第②③④段首句概括) 2.举例论证法(或例证法,摆事实),举国学大师陈寅恪对读书颇有定力的事例(1分),有力地证明了“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的分论点(观点)(2分)。(如划线句答成证明了“坚持读书,须有定力”也算正确,本题3分) 3.不妥当,因为本文要论证的是读书要“选择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三个观点(2分),而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主要强调“兴趣”对“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的必要性,“兴趣”与本文阐述的话题和论点无关,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证明作者的观点。(2分)(判断正确,答到划线的四个短语或词语,并且指出“兴趣”与前边三个观点没有关联,即可给4分;判断正确阐述错误得1分;判断正确阐述不全面得2-3分;回答“妥当”的4分全扣)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顺序,二、三、四段从“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三个方面讲了读书的法则,用自己的语言简短概括即可。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从文章中的句子“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可以判断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作用时,根据“这个方面”可以找到要证明的观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从“都要依赖于兴趣”看出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是兴趣,而文章主要讲的读书的三个法则:选择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都与之无关。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玉兔号”月球车》,完成下面各题。(10分)

①浩瀚苍穹,璀璨群星,见证了属于中国的“太空大片”。这部大片的主角——“玉兔”号月球车,实现了中国人与月球首次“零距离接触”的梦想。

②“玉兔”号月球车相貌很威武。这个“宝贝疙瘩”“身材”呈长方形盒状,长1.5米,宽1米,高1.1米,重140公斤,周身金光闪闪,耀眼夺目。她的肩部有两片可以打开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好似“黄金甲”上的披风。她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好似哪吒脚下的“风火轮”。此外,她还有一个长长的“耳朵”——地月对话通信天线;四只敏锐的“眼睛”——头顶的导航相机与前后方的避障相机;一只灵巧的“胳膊”——负责钻孔、研磨和采样的机械臂……

③“玉兔”号月球车工艺很苛刻。“玉兔”号堪称我国史上最难造的“车辆”,整整10年时间,一大批科研人员倾尽心血,完成了这个由移动、电源、热控等八个分系统组成的“杰作”——能够耐受月表真空、强辐射和高温差等极端环境的月球车。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玉兔”号国产率达到100%。

④“玉兔”号月球车本领很高强。她的四只“眼睛”,分别是全景相机和导航相机。通过相机“观察”周围环境,对月面障碍进行感知和识别,然后对巡视的路径进行规划。遇到超过20度的斜坡、高于20厘米的石块或直径大于2米的撞击坑,能够自主判断安全避让。“玉兔”号会慢慢移动,比人们想象的走得慢,时速约200米。它的高性能体现在越障能力和通过性,而不是追求高速度。她在月面巡视时采取自主导航和地面遥控的组合模式,不仅可以自主前进、转弯、后退,还可以原地打转、横向侧摆,确保在危机四伏的月面上畅行无阻。此外,月球昼夜温差非常大,“玉兔”号月球车可耐受300摄氏度的温差。

1.“玉兔”号月球车有哪些显著特点?(3分)

2.“‘玉兔’号会慢慢移动,比人们想象的走得慢,时速约200米”,句中的“约”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3.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寓言故事《鹦鹉灭火》,完成下面各题。(14 分)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注】①集:栖息。②相:副词,表动作的对象偏指一方,可译为“它”或“他”,文中指代鹦鹉。③侨居:寄居,寄住。④嘉:赞许,夸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然非吾久居之地,遂             ② 鹦鹉见     

入水沾羽                       ④ 然吾尝侨居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

A.至之市  (《郑人买履》)               B.方为秋田之害  (《以虫治虫》)

C.鞭数十,驱之别院  (《幼时记趣》)     D.久之,目似瞑  (《狼》)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虽知 区 区 水 滴 不 能 救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5.结合鹦鹉勇敢沾羽灭火的举动,谈谈你对“义”的理解。(2分)

 

查看答案

阅读王维的《春中田园作》一诗,完成下面各题。(6分)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 ①鸠(jiū):斑鸠。②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③觇(chān):探测、察看。④临觞(shāng)忽不御:面对着杯中酒,忽然又停住了。  

1.诗中描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物?(2分)

2.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2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8分)

你班开展了“狼”专题活动,你积极投身其中:

1.写出含有“狼”字的两个成语。(2分)

2.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动物往往会被作家赋予人的性格,如蒲松龄在《狼》中认为“狼亦黠矣”,毕淑敏在《母狼的智慧》中认为“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你觉得用怎样的词语来描绘狼这样的野兽?请结合自己的所见或所闻或所读阐述理由。(2分)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近两年,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边境草原冬季遭受严重雪灾,常闹狼患,狼群一次咬死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羊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赔偿机制,多数受损牧户只能“自认倒霉”,独自承担损失。牧民无奈,只好自想办法,阻止狼的袭击。

【材料二】专家认为,真正与狼相对应的“羊”其实应为野生黄羊。由于人类活动严重扰乱了黄羊的迁徙路线,导致黄羊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从而使生物链中的“狼羊”数量严重失衡,狼为了生存,就只能改为袭击家养牲畜。

①对以上两则材料进行探究活动,你得出哪些探究结果?(不少于两点)(2分)

②牧民老王因为自家的羊多次被狼咬死,损失惨重,产生捕杀狼的念头。针对他的想法,你该怎样有效地劝阻他呢?(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1876年,________ (国籍)文学史上诞生了一部充满童趣的小说,这就是______(人名)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2分)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请结合小说的有关情节谈一谈(2分)

3.印第安人乔在坟地杀死鲁宾逊医生,表面原因是鲁宾逊不肯多付五块钱,其实乔早就对鲁宾逊怀恨在心,请写出具体原因。(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