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木 耳 李娟 ①阿勒泰①连绵起伏的群山背阴面有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木   耳

李娟

①阿勒泰连绵起伏的群山背阴面有成片浩荡的森林,那里安静、绝美、携着秘密。木耳一排排半透明地立在伏倒的树木上,它们是森林里最神秘最敏感的耳朵,总是会比你先听到什么,更多地知道些什么,却不为你所了解。

②那时候,知道这山里有木耳的,还只是很少的几个人,采回家也只是自己尝尝鲜而已。而我妈却想靠它发财。 

③我妈一心想找到那野生的木耳。她爬山峰,下深谷,出去得一天比一天早,回来得一天比一天晚。每天回来,头发乱糟糟的,疲惫与失望折磨着她。终于,有一天,她从森林里回来,拿着一根小树枝。树枝的梢头结着指头大的一小团褐色的,嫩嫩软软的小东西。像一个混混沌沌、灵智未开的小精灵。那就是木耳。

④从我妈找回第一朵木耳开始,生活中开始有了飞翔与畅游的内容,也有了无数次的坠落和窒息。 

⑤当晾干的木耳攒够了六公斤时(平均九公斤湿的才能出一公斤干货),我们把它们仔细地包装好。我妈提着装着木耳的箱子,搭上一辆运木头的卡车去了山下。那天半夜时分,我妈才回来,她兴奋地告诉我们,在山下小镇,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想买木耳作为礼品,他把六公斤木耳全买了,八十块钱一公斤!这远远比我们靠小店做生意赚得多,我妈高兴得直想飞回来。那个夏天真是漫长,我不知道究竟弄了多少木耳。每次我妈下山,想要的人便闻讯而至,简直跟抢一样。我们就顺势把木耳涨到了一百块钱一公斤。

⑥渐渐地,有一些人也开始采木耳卖木耳了。采木耳的队伍悄然扩大。采过木耳的痕迹,满山遍野都是。木耳生长的速度极快,尤其在下过雨后。但采木耳的人一多,它就赶不上采摘的速度了。木耳明显地少了,于是除了采木耳以外,人们又挖党参,挖虫草。只要是能卖到钱的都挖,山脚下,森林边狼藉一片。秋天下山时,木耳已卖到一百八十块钱。刚入冬,又涨到两百块钱整。

⑦这时,木耳的用处已不是用来吃了,而是作为礼品和一种时髦的,用来消遣的东西,被用来进行着秘密地交流,最终流传到一个本来与木耳没有任何关系的地方。

⑧又一年春天来临,木耳的世界疯狂到了极限。远在宁夏甘肃的人也涌来了,山下的人爆满,像蝗虫一样,到处都是,他们靠着破旧的行李露宿在河边那片废墟里;还来了铁匠,专门给大家打制挖野货时要用的工具,炉火熊熊,贪婪地吞噬着早春的空气。进山的那两天,所有人背着铺盖行李,提着面粉粮油,扛着铁锹木铲,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向北走,进山,进山,对木耳狂热的渴望照亮了他们暗黑疲惫的脸……而来订购木耳的人把价出到了五百块钱。

⑨我们真有点怕了,我对我妈说:“今年我们还去弄吗?”

⑩她也怕了,但她想了又想,说:“不弄的话怎么办呢,你看我一天天老了,我们怎么生活……” 

⑪那么我们过去又是怎么生活的呢?那些没有木耳的日子,没有希望又胜似有无穷希望的日子,那些简单的、平和喜悦的日子,不是生活吗?我们几乎都要忘了,忘了森林里除木耳之外的那些更多更广阔更令人惊喜的一切……

⑫就在那一年,像是几年前突然出现一样,木耳突然消失了,像是从来就没有过一样地没有了……森林里曾有过木耳的地方都梦一样空着„„真的什么也找不到了……大风吹过山谷,森林发出巨大的轰鸣。天空的蓝是空空的蓝,大地的绿是空空的绿。木耳没有了,森林里的每一棵伏倒的树木再也不必承受什么了,它们倒在森林里,又像是漂浮在森林里。

⑬我觉得那一年的每一个人都在哭。木耳再也没有了……其实,我们对木耳的了解是多么不够啊!

⑭那一天我一个人进山,走了很远,看到前面有人,那是我妈,她还在找。远远地就看到她的附近有一朵木耳,整个世界最后的一朵,静静地生长着,但是她没有发现。我站在那里,看着她很久很久,直到看着她失望地离去。

【注】①[阿勒泰]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南麓,森林、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金山”之称。

1.本文围绕着木耳,叙述了木耳从被发现到被采集一空的过程。请将下列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1)妈妈林中找到木耳       (2)                      

(3)                       (4)                       (5)深山难再找到木耳

2.第①、⑬两段中的“了解”,分别有什么含义?(4分)

3.作者运用多种手法,表达了对过度采集木耳的担忧与思考,请从修辞的角度举例分析。(3分)

 

1.答案示例:(2)妈妈高价卖出木耳(3)人们满山采集木耳 (4)人们疯狂采集木耳 2.第①段中“了解”的含义:木耳在森林中生长,是森林的耳朵,预示着自然的许多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它得到自然的启示。 第⑬段中“了解”的含义:木耳的生长是迅速的,但赶不上人们疯狂采集的速度。竭尽全力地采集而不加以保护,就会使木耳灭绝。 3.答案示例: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人们 “像蝗虫一样”的比喻, “背着铺盖行李,提着面粉粮油,扛着铁锹木铲,……进山,进山”的排比、反复,形象地描写了采集木耳的人数之多,生动地刻画了人们进山采木耳的疯狂景象,给人以恐惧、窒息之感,预示了木耳悲剧性命运,表达了作者的忧思。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对全文情节的概括,同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两个例子的结构,由示例可以推断出全文分为五部分,都要围绕“木耳”来概括。做此题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与准确。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所以理解词语时要结合语境。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手法”“修辞”“举例分析”等关键词,很容易可以从文章中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即可,但一定要分析出“作者的担忧和思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文阅读】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 “诺。”须臾,梁睨 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时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下列句中的“之”,与“辍耕之陇上”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B.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

C.独籍知之耳                    D.送孟浩然之广陵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下县 (         )    ②闻陈王败(        )

③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         )    ④今欲大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                               

② 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译: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                                    的景象 (2分)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今年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求的重要一年。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3月下发的《关于开展2013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各地将开展各类阅读活动。你所在学校的文学社要把“走近图书馆讲座”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一种形式介绍给同学们。你是文学社的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面是对南京图书馆讲座的调研材料,请你综合两则材料,概括主要信息,并得出结论。(4分)

【材料一】

2009-2013年南京图书馆讲座内容场次比例情况统计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在南京图书馆 “听众对讲座内容需求”的调查问卷中,讲座内容共设置了文史哲、艺术、自然科学、时政热点、教育、金融经管和医药卫生七个选项。每位受调查者可以选择多个项目。统计显示,有87.4% 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文史哲方面的讲座,56.3% 的受调查者对艺术类讲座感兴趣,而对自然科学类、时政热点类、教育类、金融经管类和医药卫生类讲座的选择均在37%以下。

主要信息:                                                                   

结    论:                                                                   

2.请你根据同学们找到的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四个特点。(4分)

【材料一】

南京图书馆举办的“明孝陵遗址公园”、“大报恩寺的前世今生”等讲座, 突出本地特色, 加深了听众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明故宫资深研究专家开设的“走进故宫”大型系列讲座,推出了“光凝秋水寒”、“盛世琢华琼”、“紫气贯京华”等专场,给广大“明故宫迷”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明故宫的平台。

【材料二】

南京图书馆开设的“市级领导干部讲座”,主要针对市级领导干部的需求,突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题。在新年到来之际,针对南京图书馆少年儿童馆“新年阅读计划”的启动活动,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开设了题为“马小跳的童年意义”的讲座,为少年儿童听众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

【材料三】

上海图书馆讲座紧贴时代脉搏,在上海两会召开前夕,开设大型时政讲座“转型•创新•发展”,倾力推出“转型中的社会治理”、“以文化方式创新”、“上海转型的进行时与将来时”等系列讲座。由古城卫士阮仪三先生主讲的“从石库门看上海建筑的百年文脉”,让人们了解了代表城市文化记忆的石库门在旧城新建中的价值,强调了保护地域特色古建筑的重要性。

特点:

(1)                             (2)                   

(3)                             (4)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小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给友人

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走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纵情欢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查看答案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所谓 “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B.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C.习主席与刘洋通话说:“我最想知道的是你的身体状况如何?工作情况怎么样?” 

D.《学生作文报》上有很多文情并茂、生动活泼的好文章,我非常喜欢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