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
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①,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②,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③,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注]①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②南台:官署名。③禁:施禁咒语。
1..下列句中的“以”与“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醒能述以文者B.得而腊之以为饵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固以怪之矣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文诩的父亲为人清正,家中藏书颇丰,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最终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州郡频频举荐他,他都没有赴命。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清正闻 闻: ②恒执弟子之礼 执:
③固辞焉 固: ④文诩遽遣之 遣:
4..翻译句子。(4分)
(1)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2分)
(2)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2分)
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上辈的读书人,大凡从乡野走出去的,都有一点泥土的气味。像张中行、季羡林等大师,在讲着那么深的学问的时候,还能从他们那里隐约地领略到蟋蟀的吟唱和野草的幽香。现在你就是听易中天、于丹、钱文忠讲乡野的故事,多少也能听出城里的水泥丛林和堵车的情绪。
A.乡土气息是过去很多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作品的特质。
B.乡野生活对上辈的很多读书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C.不是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就不能在他的作品中品味到乡土气息。
D.现在很多读书人讲的乡野故事中都流露出了种种城市的气息。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 ,。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②各种机遇从我们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C.④②①③D.①③④②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著名书法家王友谊凭借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殚精竭虑历时三载,用四种不同风格的代表性大篆创作了长篇书法巨制《四书》。
B.由于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他从闻所未闻的草根人物,一下子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
C.读经典作品,就得深度静思,反复品味,含英咀华,得其精髓。
D.这则广告,是一则别出心裁的公益广告,是一面镜子,是一个触动人心的警示。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A.开:放晴 B.薄:迫近
C.摧:折断 D.国:国家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各地兴起的农民运动,一时形成不可 的革命洪流。
(2)日本右翼势力公然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反集会,我们怎么能满腔怒火?
(3)收工时,他还把散落在地上的水泥一点点地 起来。
(4)“嫦娥三号”沿月球椭圆轨道飞行多日, 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A.遏制 遏止 收集 搜集 B.遏止 遏制 收集 搜集
C.遏止 遏制 搜集 收集 D.遏制 遏止 搜集 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