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16分) 随风吹笛 (林清玄) (1)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

阅读下文。(16分)

随风吹笛 (林清玄)

1)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2)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3)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4)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5)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 ,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6)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7)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摄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8)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于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 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9)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10)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11)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12)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13)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于,有了风,竹于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14)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15)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1.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2)

2.阅读(1)(3)段,请概括风雨中笛声的特点。(3)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

(1)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

(2)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4.文章叙述了作者雨天听竹的过程,其间作者心情波澜起伏。请简要写出作者心理变化的四个过程。(4)

5.作看通过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请简要概括。(3)

 

1.(1)照应题目(2)为揭示“笛声”真相做铺垫、引出下文“笛声” 2.(3分)清晰、高扬、穿透力强 3.(1)竹林乐声声势宏大,不同凡响,让作者心存敬畏。(2分)(2)因为自然风景是活动的、变化无穷的,如果把自然风景简单的理解为一幅静止的画,那是没有真正感悟自然。(2分) 4.①被笛声吸引, ②被笛声震撼,③感动于笛声, ④遗憾没有录下笛声。 5.(1)自然的声音是美好的(1分) (2)自然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1分)(3)人要亲近崇敬自然(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理解文首句子,一般可以从开篇引题,点明题旨、引导(铺垫下文)、奠定情感基调,充当文章线索等方面去分析理解。本句主要是点明文题为下文铺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抓住文段中“清晰”“高扬”“穿透”“悠长”等词语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第一句从竹林乐声的特点和作者的内心感受来理解,第二句从自然风景变化无穷的特点来理解此句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心理变化”抓住文中描写作者内心感受的词句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一是通过作者对事物描写的文字来理解,二要从文中作者发表感慨的语言句(一般在过渡段和文尾处)来理解。本题可抓住最后两段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态度和情感这个方面来理解。 考点: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 空1分)

1.             ,西北望,射天狼。

2.            ,斜晖脉脉水悠悠。

3.            ,载不动许多愁。

4.人不寐,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                          "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

6.现已74岁高龄的钟南山,曾在抗击非典中主动请缨,无私奉献。当甲型H1N1流感来袭时,他又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我们可以"                      "这样的古诗句来赞颂他。(填《出师表》中的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

柳开,字仲涂,大名人。开幼颖异,有胆勇。夜与家人立庭中,有盗入室,众恐不敢动,开裁十三,亟取剑逐之,盗逾垣出,开挥刃断二足指。徙全州。全西溪洞有粟氏,聚族五百 余人,常钞劫民口粮畜,开为作衣带巾帽,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使入,谕之曰:"尔能归我,即有厚赏,给田为屋处之;不然,发兵深入,灭尔类矣。"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开厚其犒赐,吏民争以鼓吹饮之。居数日遣还,如期携老幼悉至。开即赋其居业,作《时鉴》一篇,刻石戒之。遣其酋入朝,授本州上佐。赐开钱三十万。    (选自《宋史》)

【注释】裁:同""亟:立刻。钞劫:抢劫。辈:人。谕:告诉,使之明白。争以鼓吹饮之:意为热情欢迎款待他们。戒:告诫。上佐:官名。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A.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B.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C.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D.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

(1)(          )     (2)(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

4.为了让全西溪洞粟氏遵纪守法,柳开采取了怎样的策略?(2分)

5.文中写少年柳开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少年柳开怎样的形象?(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词。(4分)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北京),途经金陵(南京)。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 有离宫。元:同""

1.下列对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

A.国破家亡的不幸者形象。      B.留恋战败前美好生活的凄惨者形象。

C.空怀复国壮志者形象。        D.虽处境悲凉,却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2.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惆怅。

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无处栖身。

D. 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A.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      B.阅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

C.喜欢读书才能成为出色的漫画家。        D.阅读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查看答案

"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变换成下面句式,其中强调重点在毒品,同时语气又最为强烈的一句是(   )(2)

  A、毒品把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毁掉了。

  B、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啊!

  C、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被毒品毁掉了。

  D、谁说不是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