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B、看着4岁半的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C、老师常常给我们讲民族英雄的故事,我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D、王几何双目含笑,右嘴角边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诀别 茏罩 眼花瞭乱 宽宏大量
B、烦燥 怅然 惊惶失错 头晕目眩
C、分歧 感慨 小心翼翼 锲而不舍
D、寂莫 宽恕 花枝招展 骸人听闻
阅读《右溪记》选段,完成下题。(共6分)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即标题所指之“右溪”),南流数十步,合(汇入)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倾斜)嵌盘屈(形容怪石的样子。),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根据文意,画出道州城、右溪与营溪三者之间相对位置的示意图。(2分)
2.本文与《小石潭记》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有什么异同处。各举一例简要说明。(4分)
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问题。(16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蒙络摇缀 ②为坻 ③日光下彻 ④悄怆幽邃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3.文中出现两个“乐”字,是什么给作者带来了这短暂的快乐?(4分)
4.抛开作者的忧愁,小石潭是一处绝妙的景致。认真阅读文章,你一定会发现许多令人难忘的景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为之拟一个富有情趣的名字,把它填在表格中,并写出你题这个名的文字依据。(4分)
| 景点名 | 文字依据 |
例 | 听水径 | 闻水声 如鸣佩环 |
|
|
|
细菌和病毒 ( 14分)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说明的方法。下列比喻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4分)
①(病毒)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②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2.文章从哪几方面把病毒和细菌作比较?请分点概括回答。(4分)
3.根据病毒的特征,给病毒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3分)
4.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阅读《智者的四句箴言》,回答下面的问题。(11分)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
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呢?”
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样跟他们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就会变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 ”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着:“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默默思索着,回答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你留着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话:“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又变成了老年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过他的人带来了快乐。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你如何理解“智者”的第二句话?(2分)
2.作为小说,在情节上应该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读过本篇小说后,你认为有高潮吗?请简述。(3分)
3.少年后来也成了智者,他的“智”在哪里?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4.读这篇小说,总觉得有不少的名人名言在脑海萦绕,你是否也有此感觉?如果有,请写出一句名言来。(要符合小说中的情节)(2分)
5.少年问:“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他们统一起来呢?”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要“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还叫“简单”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