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要快也要慢 ①时代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加快,“快”成了一...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要快也要慢

①时代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加快,“快”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方方面面都在努力提速,以“快”为特征的行当,诸如“快餐”“快递”“快照”“快洗”“快车”等应运而兴。即使在人的感情生活中,“闪婚”“闪恋”也成了一时的风景。

②快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去有句话:“一天等于二十年”。当下信息社会“一天”的发展,远远超过农业社会乃至工业社会“二十年”的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确实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③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去求快,快则快矣,得到的却是苦果子。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跃”得全国人民没有饭吃,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时下用催生剂催长的速成水果与鸡鱼鸭肉,成长期是快了,但却变得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样的快,带给它们的不是进化,而是退化。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也是得不偿失,后患无穷。我国早有“欲速则不达”和不可“________”一类的古训,这是人类珍贵的经验之谈。

④就人的幸福感而言,生活也是要有快有慢,劳逸结合的。倘若人一直处在快节奏中,没有慢节奏的调剂,没有空暇,没有悠闲,没有“采菊东篱下”和“闲庭信步”的情致,那生命就会失去平衡,人生的丰富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被快节奏所击倒。“闪婚”“闪恋”快则快矣,然而,也因尝不到婚恋过程的美妙情趣,而导致了不少人“闪离”的恶果。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都是需要慢慢咀嚼的。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许多驾车人视而不见,疾驶而过,管理者特意在路上插上一个劝告牌:“慢慢走,欣赏呵!”朱光潜先生在谈到人生的情趣时,特举此例,说人生艺术化,就得“慢慢走,欣赏呵!”我国有一首老歌也这样唱:“马儿呵,你慢些走、慢些走,我要把这美丽的景色看个够。”

⑤针对近些年来一味求快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人又怀念起慢来,认为不要急吼吼地度过有限的人生,于是,慢文化之风开始兴起。“慢餐”“慢递”“慢游”“慢照”一类的活动渐次多了起来。北京出现了“慢递”专业店。国际上有了“慢餐协会”,他们声称,慢餐不只是细嚼慢咽,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态上的慢,“以慢餐引导被物欲横流的大潮裏挟着的人们放慢脚步”。近日还传出消息,全球已经有24个国家135个城市获得“慢城”称号,我国江苏省高淳县有望于近期召开的“国际慢城会议”上被授予“慢城”称号。所谓“慢城”,主要是走“生态立城”之路,本质上可以说是一个“环保”概念。“慢”,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⑥由此可见,要辩证地看待快与慢,快有意义,慢也有价值。快节奏的霹雳舞与慢节奏的太极拳,各有各的美。要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快不弃慢,慢不鄙快,让快慢正确地结合起来,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使人的生活仍然保持应有的从容、放松和宁静,维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质量。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第③—⑤段依次从(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论述的。(9分)

2.请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一个合适的词语(  )(2分)

A.快马加鞭  B.只争朝夕 C.拔苗助长  D.南辕北辙

3.第④段有两句“慢慢走,欣赏呵!”含义有同有异,请简要阐述。(3分)

 

4.下面一段文字应该放在第几段之后?请阐述理由。(5分) 

不过,要快,却不能把快绝对化,不能抹杀慢。快与慢是对立的统一,失去一方,也就没有了另一方。快与慢都受着条件的制约,应按照张弛有序的规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1.要辩证地看待快与慢,快有意义,慢也有价值,让快慢正确结合起来。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一味求快会带来负面影响。慢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 2.C 3.共同点:都主张慢生活。不同点:前者意为放慢脚步,欣赏公路旁的景物;后者意为放慢生活节奏,保持一种慢生活的人生心态。或【不同点:前者侧重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景;后者侧重于对生活中的美好的细细享受与品味。】 4.放在第②段后。 第①、②段写“快”生活的社会状态和其产生的必然性;第③段写求“快” 的负面影响;本段文字提出辩证对待“快”生活,是第①、②段与第③段间的过渡。 【解析】 1.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题目(论点式题目),或文章第一段,或文章结尾一段。少部 分在文章中间,或需要归纳概括。本文的论点在结尾一段,概括总结出本段主要内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阅读③-⑤段可看出,③④段是反面论证,分别从事物发展规律、生活幸福感两方面论述一味求快的危害性,⑤段则从正面论述慢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答题时要审清题意,运用什么论据能论证什么观点,根据文段的内容,“论证了什么观点”找这一段的中心句。第③段的中心句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去求快,快则快矣,得到的却是苦果子。”“拔苗助长”的故事正论证了这个观点。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做这道题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第一个“慢慢走,欣赏呵!”是路旁的劝告牌就是提示人们放慢脚步,欣赏公路旁的景物;第二个是朱光潜先生在谈到人生的情趣时引用此例,意思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一种慢生活的人生心态;理解这些,它们共同点也就很明显了:都主张慢生活。 考点:分析议论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段文字是议论,一般它的作用是引起下文、承上启下和总结上文;先概括一下此段文字的中心意思:辩证对待“快”生活;然后通读全文,可看出,它是第①②段和第③段间的过渡段。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①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注释】①鬻:卖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赴调,天长县  ______________   (2)拯命制者才贡数  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诉他?

B()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诉他?

C()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D()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他的状?

3.“割人牛舌者”其实就是谁?  (用原文词语回答)

4.本文表现了包拯的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完成后面题目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他的文言文有_______(课文名)。(2分)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3分)

然往来视,觉无异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则寓言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黔之驴,所以作者对驴详写。

B.这则寓言旨在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外强中干的人物。

C.运用大量细节描写,表现老虎一步步认清驴的过程。

D.这则寓言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黔驴技穷”和“黔驴之技”。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两首元曲表现了不同的心境,《天净沙·秋》是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则是___________

2.对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两首元曲都着力描绘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B.开头两句撷取了六个名词来表现秋意。

C.“飞鸿”与“西风”都增添了明丽与动感。

D.都不着一个“秋”字,却都写尽了秋意。

 

查看答案

默写(15分)

1.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 (《观猎》)

2.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

4.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

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写作(60分)

请以珍惜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

2.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姓名。

3.不得以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