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12分) 不要淡忘了饥饿的记忆 ①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

阅读下文。(12分)

不要淡忘了饥饿的记忆

1016是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局将在这天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14日,成都市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舒刚表示,他将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以此呼吁市民关注粮食安全。

针对这一消息,有网友提出,体验饥饿不如吃饱了多干事。也有网友认为,守护粮食安全不能止于饥饿体验。在笔者看来,网友所言不无道理,但也决不能以此否定体验饥饿的意义。前不久,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透露,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如此大的损失,原因很多,但一些粮食干部职工责任意识淡薄,对粮食产后损失不重视,甚至失职渎职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让粮食系统体验饥饿,就能够以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唤起他们守粮有责的意识,激发他们爱粮节粮、减少损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更重要的是,像无车日地球一小时一样,体验饥饿实质上是在倡导一种理念,那就是要以饥饿的体验加深珍惜粮食、节约粮食、避免浪费的意识,加大对粮食安全的重视。饥饿,曾经是中国人难以磨灭的记忆。刚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直言不讳,是饥饿促使他走上了文学道路,饥饿和孤独是他写作的动力。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饥饿感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莫说年轻人没有饥肠辘辘的经历,很多年长者恐怕也淡忘了饥饿的记忆。与此同时,节约观念却受到了种种挑战,浪费粮食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有必要让人们找回被遗忘的饥饿感,从而对粮食危机有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

放眼世界,粮食安全一直是热点话题。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屡获历史性突破,但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扬,还是会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小事。因此,增强忧患意识,重视保护耕地、重视粮食安全,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粮食、爱惜粮食意识,不仅关乎生活方式上的节约还是浪费,更关乎整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当然,倡导节约粮食、守护粮食安全,仅仅让粮食系统干部职工体验饥饿还远远不够。我们不妨借助每年的世界粮食日,将体验饥饿发展成为一种全民行动,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每个人都经历一些饿得慌的警示式体验,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将节俭内化为行动,珍惜每一粒粮食。

1.针对粮食问题,文章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

2.段中,为什么不直接谈粮食重要,而要从倡议说起呢?(2分)

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3分)

4.段,放眼世界,粮食安全一直是热点话题中的一直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5.阅读本文后,有同学在餐厅内张贴了以下三句宣传标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2分)

A盘中餐,皆辛苦,请珍惜粮食吧! B.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C.拒绝餐桌剩宴,回归文明饮食

我喜欢       句,理由是                                          

 

1.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珍惜每一粒粮食。 2.从世界粮食日发起倡议,便于引出话题,引发读者深思。 3.第(3)段先指出“体验饥饿”的意义,接着讲述国人的饥饿记忆,然后举莫言的经历,证明饥饿并不遥远,最后,指出应该认识粮食危机。 4.不能删除。因为“一直”有表示状态持续不变的意思,表明粮食安全是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话题。如果删去,就使人会理解为粮食只是偶尔关注的问题,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 5.示例:A文白夹杂,以直白呼告的口吻感染人,既打动人人心又引人深思。B用词新颖,同学喜闻乐见,易懂易记。说明“节约行动”的本质是提倡节约。c“剩”与“盛”谐音,意为因为“丰盛”所以“剩余”。同时也强调了开展节约行动是提倡文明的行为。(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是在总结全文时归纳出论点的。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从提出主话题引发议论和引起读者深思两方面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论证思路”,指论证的过程,即作者先后是如何论证问题的。分析本段的层次,了解作者论证方法分析作答。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从议论语的准确性来分析“一直”的强调作用,指出其强调了什么,说明删去后语意的变化。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从标语的语言特点和内容的含义方面分析,说明喜欢的理由。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18分)

山  魂

在大山深处,有一座村落,不大。十几户人家,零星的点缀在半山腰的树林里。山脚下有一条傍水蜿蜒曲伸的小路,唯一一条通向外面世界的路。多少次我往返于繁华和贫瘠之间,从这条路的起点出发,只是好像从未抵达过终点,或许,这条生命之路原本就没有终点。

有了山,也就有了谷,山和谷紧密相连。这里有一种胸怀,世代的人民就在这山谷里生活。黄昏时分,风就顺着山谷走来了。山里的风很清很鲜,有一股刚刚翻过的泥土的味道。味道是从北山坡传过来的。每到立秋时节,二婶就催着二叔把北山这块旱地翻好。二叔用牛拉着犁翻好地。再施些牲口的粪便,撒下白菜、萝卜、大蒜的种子,即便是寒冬,依然能看到一片绿色,生机盎然。

风看似无形,却并不散乱。山里有一种涵养,容纳了各种自然的声音。仔细听,风里有山里娃嬉闹的笑声;有狗子妈喊他回家吃饭的呼喊声;有柱子他爹的叫骂声,不知是哪家淘气的娃娃偷摘了他橘子树上的橘子。还有鸡鸭回笼共同奏起的和鸣声。一种声音牵来一种声音,一种声音伴着一种声音。自然和谐地在黄昏的山村蔓延开来。

山里养育了勤劳的人们。山里的黄昏来的很快,也很短暂。暮色中,有庄稼汉子疲倦的身影。肩上扛着耕地的犁、耙,吃力的走着。身后是一头牛。老黄牛时时低吼着,头一直抬着,向着天空。那低沉厚实的吼声,久久在山谷里回荡。这里的信仰是最朴实的,有付出就有收获。往往最美的是最短暂的,最短暂的也是最长久的。所以要去珍惜,要去懂得。

山里人很质朴、善良,也很好客。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不管你来自何方,是何身份,只要你肯在火塘边落满烟灰的板凳上坐下,他就笑了。倾其所有。把正在下蛋的老母鸡杀了,就着刚刚从北山坡采回的青菜,大碗大碗的请你喝酒,不醉就不放过。你醉了,他的笑容更加憨厚。山里的酒是自家粮食酿的。不烈,很香醇。喝的再多,也不头痛。酒很清澈,也很暖人。每一滴酒,浓缩了山人里的质朴,每一滴酒,蕴含了山里人的勤劳和乐观。仔细看,酒里有山里人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倒影,有山里人开怀的笑脸。山里人和你交流不用语言,用酒,用他的心。酿酒的水取自那口老水井,日子久了,水井里的水就有了酒的味道,酒的甘醇。醉了,不要紧,就睡,倒头呼呼大睡。山里的夜很静谧,只有些许几颗星星挂在天空,大部分星星都去陪娃娃睡觉去了,都在山里娃娃的睡梦中。偶尔也传来几声狗吠声,在空空的山野回响,一直传到山的那一边。

夜再长,天始终会亮。天刚刚破晓,那条石板路就热闹起来,忙碌起来。男人们就开始挑水,把大水缸挑得满满的,足够一天用的。水缸是泥巴烧制的,很粗糙。山里人不在乎是否精致,坚实耐用便宜就行,这过日子还得精打细算。水挑满了,女人们就醒了。背上背篓,打开牛圈的门,牵着牛走在前面。男人扛着锄头走在牛的后面。脚步如此默契,不近也不远,紧紧跟随。一直以来都这样走,一直是多久?一辈子。一代又一代,这是山里不变的法则。

地里的草多了,该锄锄了;院子里柴火慢慢变少了,该砍些了。这是山里不变的习性。山里没有面包,没有牛奶,也就没了吃早餐的习惯,就只是喝上一瓢井水,匆匆上路。女人们很矮,很瘦。矮小也许是遗传的。祖祖辈辈被背篓压矮的。山里人不懂营养搭配,一直都很瘦。但也有一些好处,至少不用减肥,因为没那闲工夫。男人们皮肤很黝黑,很皮糙。晒的,磨的。可以抵御蚊子的叮咬。本来血就不多。血管流着的是,红色的,鲜红鲜红的血。

山从未改变过,一直伫立着。人也从未改变过,一如既往的简单实在。

每一个走出大山的人,不管走多久,什么都可以改变,唯一不曾改变的,是那种精神―――山魂。

1.作者写了山魂的哪些内容?(4分)

2.简要概括文中哪些内容照应了倒数第二段中的山从未改变过” “人也从未改变过。(3分)

3.简要赏析文中画线语句。(4分)

1)每一滴酒,浓缩了山人里的质朴,每一滴酒,蕴含了山里人的勤劳和乐观。  

2) 每一个走出大山的人,不管走多久,什么都可以改变,唯一不曾改变的,是那种精神―――山魂。

4.请从写作思路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是怎样一步步揭示山魂的。(4分)

5.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修河上游,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0座,属典型的山区县,有人说,山魂精神已经过时了,现在我们学习山魂精神有必要吗?请说说理由。(不少于30字)(3分)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2.                 ,燕然未勒归无计。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4.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候。 

5.《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战斗的激烈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样是感叹人生易老,辛弃疾的笔下是可怜白发生的叹惋,苏轼则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将自己头发发白,渐进渐衰的现实抛在身后,依然追求悲壮的理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注释】(wù)州:今浙江金华靖康:宋钦宗年号磁州:今河北磁县率:都(léi)卒:瘦弱的士兵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生兵:指生力军潜善:人名,即黄潜善(hōng):死亡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官 两 河 者 率 托 故 不 行

A. 官/ 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B. 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C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D. 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度(        及(      

3. 说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的意思(2分)

4.宗泽为什么会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5.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4分)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今南京)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草合:草已长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别却:离开。

1.本诗中寄托诗人殉国之志的一个意象是(    )(2)

A.孤云        B.芦花        C. 燕子        D. 啼鹃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诗中皇宫长满野草,夕阳渐渐西下,暗示了南宋王朝大势已去,也营造出一种荒凉破败的氛围。

B.山河依旧,可是城郭里的人民已非大宋子民,颔联暗含了诗人对人们不奋起抗元的不满和悲愤之情。

C.颈联采用拟人的修辞,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背负着国仇家恨的诗人头发花白、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

D.全诗抒发了诗人深沉而又复杂的内心情感,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沉挚悲壮。

 

查看答案

对下面材料提取关键词正确的一项是 (    )(2)

金庸小说艺术上的成功,得力于戏剧、电影。戏剧和电影方面的实践,对他的小说创作很有影响。如果说其小说场面和人物调度的舞台化来源于戏剧,那么笔墨描写的视觉化、场景组接的蒙太奇化等则得力于电影。金庸在小说中运用戏剧技巧,形态多样;至于将电影技巧引进小说,更构成了金庸作品艺术上的一大特色。

A.金庸小说     舞台     蒙太奇      技巧

B.金庸小说      戏剧     电影       技巧

C.金庸小说艺术  舞台  蒙太奇        技巧

D.金庸小说艺术  戏剧   电影         技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