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18分) 千万别折腾汉字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几说繁体字要...

阅读下文(18分)

千万别折腾汉字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几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他们觉得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况且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同时他们认为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

②其实,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

③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 “尘”字。它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麈”。(    )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  )不胜其“繁”,民问又出现了俗休字“尘”。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导。“小土为坐”,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塵”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④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學’”。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这充分说明推行简化字,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⑤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文字是不能代替    政治的。“以字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

⑥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一一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削去冗繁留清瘦”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先入之见,你自然会发现,“黄四娘家花满蹊”是美的,“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样也是美的

  ⑦所以,我们千万别折腾汉字,在生活、学习、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我们要提倡写简化字,并且要写好简化字。

1.填入第③段画线句括号内的关联词不妥的一项是       。(2分)

A.即便……依然   B.尽管……还是   C.只有……才  D.虽然……仍旧

2.第③段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4分)

3.作者对有人提出的恢复繁体字的观点和理由进行了反驳,他的看法大致可归纳如下:(6分)

(1)                                        

(2)                                        

(3)                                        

4.第⑥段划线句的含义是                                                   。(3分)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1.(2分)C 2.(4分)举例论证 有力地证明汉字形态的繁简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但为了人们学习和使用的便捷,在总体上由繁趋简。 3.(6分) (1)汉字形态的繁简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但在总体上由繁趋简,恢复繁体字,是开历史的倒车; (2)学习汉字要遵循认知规律,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电脑无法取代; (3)汉字不能代替政治,用简化字不会阻碍海峡两岸的统一; (4)无论繁体字还是简化字,都有其独特的丰姿和风采。 (第②、③段批驳观点,第④、⑤、⑥段批驳理由,四点中任选三点) 4.(3分)繁体字是美的,简化字同样也是美的。 5.(3分)我们要提倡写简化字,并且要写好简化字。 【解析】 1. 试题分析:将四组关联词试填入句子,一一判断是否符合句意,分析前后句的关系,显然不是“条件”关系,故C错。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有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再根据文段内容来判断。“随便举个例子吧”显然是举例论证,其论证的问题可以根据上段最后一句的内容概括。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阅读各段文字,抓住相关文段第一句和文段中作者归纳性的文字一一概括。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中作者对“繁体字”和“简化字”的认识抓住本段所谈文字的“美”来理解此两句诗比喻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是在全文最后总结时归纳出论点的。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12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③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④,而人或谓之不韵。⑤

【注释】①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③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④气索:气短。⑤不韵:不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前后如此(      )    (2)世上人更不著我也(       )

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但是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

B.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C.但是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D.而且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

3.文中能印证欧阳修预言的一句是                  。(用原文回答)(2分)

4.选文一方面显示了苏东坡的磅礴才气,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欧阳修的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节选文字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3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3.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隐蔽,不易发现。

B.“鸡犬相闻”表现了村中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

C.“怡然自乐”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村人生活的安逸。

D.该段主要描绘了桃花源优美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诗歌(4分)

山居秋暝(王维)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两首诗歌中的“空”含义有别,前者的意思是                ,后者是                   。(2分)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都借助于景物描写,营造出了幽静的环境气氛。

B.都是山水田园诗,且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都歌咏了隐逸的情趣,有一种悠闲适意的情调。

D.都表达出诗人希望早日脱离尘世、遁入空门的思想。

 

查看答案

默写(15分)

1.                       ,鬓微霜,又何妨?          (《江城子·密州出猎》)

2.衣带渐宽终不悔,                       。          (《蝶恋花》)

3.                       ,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

4.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孟论学》)

5.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查看答案

作文(60)

题目:珍贵的礼物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