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是先主遂亮(告诉)      B.此人可见(接近、趋向)

C.先主之(器重,重视)      D.欲大义于天下(通,伸张)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则名微众寡                   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国                     或置酒而招

C屏人曰:汉室倾颓……”      高祖之以成帝业

D.信义著四海                   出没鲸波万仞中

3.翻译下面文言文语句。(4分)

将军宜枉驾顾之。 (2分)

译文: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分)

译文:                                      

4.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围绕隆中对前、 中、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得当。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5.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2分)

孙权:                                   益州:                      

 

1.A 2.D 3.①将军应该屈尊亲自拜访他。②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4.B 5.①联(合) ②夺(取、占)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中的“诣”应该解释为“拜访,请教”,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项中的“而”,第一个表并列,第二个表转折;B项中的“之”,第一个是 “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C项中的“因”,第一个是“于是”的意思,第二个是“凭借,靠”的意思;D项中的“于”都有“在”的意思,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第一句翻译时要注意“宜”和“顾”的意思必须要翻译出来。第二句翻译时要注意这是一个问句,译文也必须为问句形式,同时需注意“然”和“谓”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对照原文分析,B项中应该是先谈“必要生”,再谈“可能性”。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一个字”的要求和“不能用原文中的词”这一限制条件。由原文“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概括出对孙权是“联(合)”的态度,对益州则是“夺(取,占)”的态度。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后面题目。(4分)

让人,乃众妙之门

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们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叉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让人,乃众妙之门。

B.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C.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D.让人,并不是懦弱。 

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题目。(4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假山和池沼,文中先介绍说明假山,再介绍说明池沼,重点说明的是假山。

B.本语段的中心句是第句。

C.本语段采用了总分的结构,说明的顺序是逻辑顺序。

D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这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一句中的大多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名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宋江喝了朝廷赐的毒酒,自知遭奸人陷害,将不久于人世,虽然自己死不争,但担心兄弟李逵在自己死后闹事,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于是唤李逵来,在给他的酒里面下了慢药。请阅读下面与此事有关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断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莽。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性格中                 的一面,从全文来看,他的性格还有           的一面。(2分)

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最后结局大都悲惨,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请对诗中二字作简要赏析。(3分)

2.简要分析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3分)

某校在学校礼堂举行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的主题演讲比赛。比赛进行到一半时,不少同学在下面讲小话,影响了会场秩序。小华作为演讲比赛的主持人,他对大家说:                                                                             

                                                                                                         小华说完,会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