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阅读《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小信未孚,神弗也。               

牺牲玉帛   牺牲:            

小大之狱   狱: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6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3.摘取原文填空(每空最多不超过10个字)         (2分)

曹刿担心“                                              ”所以主动求见鲁庄公;他认为只有“                         ”之时,才是下令击鼓进军的最好时机。

4.曹刿看来,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据此,请你预测当今世界那些蠢蠢欲动的战争挑衅者的最终结局。(4分)

 

1.(3分)(1)福:赐福,保佑 (2)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 (3)狱:案件 2.(6分)(1)翻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就允许(我)跟随着去。(2)翻译: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3.(2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齐人三鼓” 或者“彼竭我盈”。 4.(4分)取信于民,即得民心,顺民意(1分);当今世界,有少数国家,既不顾及本国人民的意愿,也不顺应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这一历史潮流,到处进行战争挑衅,他们一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成为战争的失败者、牺牲者。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福”用作动词,“牺牲”“狱”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忠”“属”“从”“辙”“靡”“逐”,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文是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理解判断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第一问题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回答即可。第二问题可联系“生《孟子二章》的内容结合从“民意”“人和”这个角度感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2)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后值倾覆,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5)沐浴诗风词雨,感受经典魅力。吟咏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他那“浊酒一杯家万里,                       ”的慨叹与无奈令历史犯愁;走近文天祥,他那“山河破碎风飘絮,                         ”的家国之痛使苍山动容;触摸杜牧《赤壁》“                       ,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王朝沧桑,我们看到他对历史事件独特的审视观。

(6)毕业在即,某同学在班级纪念册上写下留言:“今日毕业,奔赴前程;他日相聚,剪烛西窗。”其中的成语“剪烛西窗”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诗句“                                              ”。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9分)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全国人民都为之兴奋。当时初三年级某班决定开展“走进莫言,了解诺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个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然后写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名称。(3分)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哲)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12月6日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解答了各国记者提出的有关文学创作等方面的问题。

莫言曾经在11年前来过诺贝尔的故乡斯德哥尔摩,并且参观了每年颁发诺贝尔奖的地点市政厅。他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的朋友当然也开玩笑地说,你好好写,将来也有可能站在这里来领奖。我当时心里也觉得是,要好好写。一定要争取站在这里面领奖。现在我确实来到这个地方,来领诺贝尔文学奖。我现在心里除了感觉到高兴,还有很深的惭愧。我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的作家应该获得这个奖项。另外我自己觉得我写得还不够好,我要继续努力。”

2.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从莫言的生活或创作经历的碎片中获得了写作的哪些启示。(3分)

材料一:莫言热爱阅读,但是小时候能接触书的机会并不容易。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同学家里有套绘图本的《封神演义》,就去帮人家推磨以换得书看。他曾经在与台湾作家交流时说:你用眼睛看书的时候,我在用耳朵“阅读”。就是用耳朵听别人讲各种故事,鬼怪妖狐、历史传奇、土匪好汉,哪个地方曾经有过战斗,哪个地方曾经出现过奇怪的人物,哪个地方发生过灾难等等。这些后来都变成莫言小说的素材,他把听到的基本都写到了小说里。

材料二:莫言从198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至今,已经出版了众多篇幅不等的小说、散文集,以及影视文学剧本和话剧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瑞典语、俄语、日本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并先后斩获了海内外诸多奖项。他在谈到自己的早期作品时说,都是模仿之作,只是模仿得比较高明,不是一字一句抄的,而是模仿人家作品的氛围、语言、感受,那种节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背后的范本在哪里。

材料三: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

3.诺贝尔科学奖往往是一国科技实力的“晴雨表”,请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你得到的主要信息,并谈谈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感想。(3分)

世界部分国家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排名

国籍

物理

化学

医学

经济

文学

合计

1

美国

93

67

92

48

9

309

2

英国

23

25

30

7

11

96

3

德国

21

28

16

1

8

74

8

日本

6

6

2

0

2

16

42

中国

0

0

0

0

1

1

 

主要信息:                                                            

我的感想: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3分)

(1)诵读着____________ (填作者)“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那阳刚之美的语句,我们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仿佛也精神抖擞地大步向前。

(2)初中三年,我们与语文相伴,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邂逅:有《       》里被称为“豆腐西施”的杨二嫂,有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塑造的虚伪、冷酷无情的菲利普夫妇,还有____________在《最后一课》中塑造的充满爱国情怀的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仿写画线的句子于空缺处,使之构成连贯流畅的排比句。(2分)

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闷中消沉。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撑;人生,要有激情常相伴。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4分)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市许多高校迎来了新机遇的教育腾飞经历了60多年风雨的四川外语学院在“五一”节前夕也踏上了她发展史上的新一页——成功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这一消息传出后,许多校友争相赶回母校,用心爱的照相机,在校门前留下自己充满自豪之情四月三十日上午时左右,好几辆大客车先后停在校门口,校友就有70多个,估计他们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为主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_______”后面添加上                          

(4)第④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