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任选一题作文)(40分) 请以“ 不能忘怀”为题,写一篇文章。 俗话说,处...

作文(任选一题作文)(40分)

请以“        不能忘怀”为题,写一篇文章。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请以“学会留心”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和要求:

(1) 请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 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3)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 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题目                                           

 

参考例文: 那满屋茶香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爷爷喜欢喝茶。 那时候我们一家人还住在老屋。在每个烟雨蒙蒙的日子里,兴致来了,爷爷总喜欢拿出他那套精致的茶具摆弄来摆弄去,把一小撮茶叶放在小巧的茶壶里,用各种我叫不出名字的茶具度量着,挤压着,直到满意了,才谨慎地倒入烧开的水,计算着茶叶泡开的时间。 等茶香渐渐从茶壶中溢出来,在空气中恣意弥漫时,爷爷才从茶壶中给自己倒一杯茶,小口小口地品着,双眼微微眯起,沉浸在清新的茶香里…… 我想,爷爷不仅喜欢喝茶,更喜欢闻那清幽的茶香吧。 和爷爷不同的是,奶奶不喜欢喝茶。若不是偶尔爷爷央求着她喝,她绝对“滴茶不沾”。奶奶常跟我说,茶太涩太苦,不合口味。 这是还在老屋时的奶奶。自从爷爷去世后,那些我们本以为没用了的茶具,竟然又被她一一整理出。 奶奶也变得喜欢喝茶了。在爷爷去世的那个夏天,从老屋搬到我家的奶奶开始笨拙地模仿着爷爷沏茶的样子:双手微颤着,小心翼翼地度量、挤压、倒水…… 喝茶时,奶奶经常跟我聊天,聊爸爸小时候的糗事,上学时的努力和工作后的故事;谈爷爷年轻时的风雅、一辈子的故事。有时说着说着,声音就低下去。长长的沉默之中,四周只有茶香流动。奶奶是想爷爷了吗?想那个年少时送她狗尾巴草的少年,那个给躺在病床上的她喂汤的中年人,那个渐渐没有声息的老年人? 我低下头。眼前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清。奶奶总是抱怨,抱怨那个陪了她大半辈子的糟老头去得太早。只有我知道,这一声声的抱怨声中,夹杂着多少爱!一时间这满屋茶香,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学会留心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细节中往往折射出大千世界。学会留心,才能在一枝一叶的小世界中发掘人生的财富。 我们往往被电视中的生死离别轰轰烈烈的爱所震撼、所吸引,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我们身边真正的爱:悲伤时,朋友的一句贴心问候;失意时,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正如一簇簇小小的白玉兰——它们没有玫瑰的鲜艳夺目,没有牡丹雍荣华贵,但是默默地散发沁人心脾的幽香,旷我之心,怡我之神。大爱希声,真正的爱是不需要用华丽的辞藻来体现的,它只能用无声的行动去表达。学会留心,才能体会真正的爱。 我们也常常被动人心魄的绝美所折服:向往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瀑布,陶醉于那气势雄浑连绵不绝的大山,好像只有如此这般的伟大才能叫做美。但只要你细心留意生活,你也能在平凡的事物中发掘不平凡的美。黄昏时分,在西边的天空那一抹亮丽的红,那一团燃烧的火;骤雨初歇,荷叶上那一滴翠绿,那一颗滚动的水晶球;夜暮之中,那一弯浅浅的月,一颗颗闪闪的星星……这一切的一切,不都很美吗? 学会留心,你会发现到处都是美的风景。 成败荣辱,皆是过眼云烟,只有心灵的快乐才是永恒的,学会留心吧,于平淡处体会。 生命的爱与美,你会发现向日葵在朝你微笑,鸟儿在为你歌唱,小树们在和你招手……学会留心吧……你的眼前会出现明亮的阳光,你的鼻子会嗅到诱人的花香,你的肌肤会享受春风的柔情……学会留心吧,你的生命会因此而充实、快乐,你的心中会燃起希望! 【解析】 试题分析: 1、二选一的形式以及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的写作要求给学生以比较大的思维空间与选择余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题目,选择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体现了试题的公平性。 2、比较好地满足了各类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两个题目均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不给学生设置任何审题障碍,作文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也一定有话可说,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则可以在选材、立意上,尤其在语言表达上出新、出彩。 3、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和正面积极的导向性。这两个题目均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两个试题紧扣课改精神,引导学生密切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诉真情。自命题一题贴近学生生活,不设审题障碍,尤其是材料中提供的词条更是给了学生很大的启发,也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多数学生能较准确地写出自己对于“习惯”的认识、理解、体味。 今后学习建议: 1、立足教材,扎扎实实夯实作文基础知识,包括书写、语法、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文体常识等。 2、加强语言表达基本功的训练,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能说、能说会写、有文可作。对表达的意思能写明、写清、写顺,能根据表达需要准确地遣词造句。 3、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勤动笔,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体会其蕴含的情感意义,才能积累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观察必须与思考结合,把观察所得内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作文才会言之有物。 4、写文章要说真话、说实话。不能抄袭和说假话、空话、套话的误区。作文应让真挚的感情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只有“真”、“善”、“美”兼备的作文才能获得高分。决不能抄文、背文以应付考试。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题。(15分)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选文有改动)

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4分)

2.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3分)

   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3.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4分)

 

 

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4分)

(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我选     题。

 

 

 

查看答案

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下面的题。(共13分)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了。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它的树龄大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1.选文作者通过移步换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请你根据提示,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4分)

宁静的林区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拔地参天的神木

2.选文语言典雅、凝练,极具美感。请从文中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4分)

句子:                                                                     

赏析:                                                                     

3.选文第一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请从下面的诗句中选出与之写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3分)

 

 

查看答案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下面的题。(计10分)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注】 虎丘:苏州名胜  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两脚盘腿打坐。

1.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无与乐者(               )   ②至承天寺(                   )

少闲人(               )     ④秋夜坐钓月矶(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吾欲辱之,何也(《晏子使楚》)

B.相与步中庭   /   往来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C.庭下积水空明   /  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

D.潭中鱼百许头(《小石潭记》)   /   必如是而后事举也(《治水必躬亲》)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了什么景色?这样描写有怎样的妙处?(2分)

 

5.承天寺的夜色和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点(2分)

                                                                             

 

查看答案

诗词赏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分)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颔联。

 

 

查看答案

默写诗句。(共8分,1-6题每题1分,7题2分)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   长征》)

④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化作者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两句诗:                                      。”把现实同梦境联系起来,由自然之景想到了战事动荡。

⑦青年时的杜甫,在《望岳》一诗中,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的两句诗:“                                                     。”

中年时的杜甫历经战乱,颠沛流离,《春望》中的两句诗:“                                                     。”从动作上表现了他内心的愁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