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删节自《宋史·郑侠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侠议传奏                 谳:审判定罪

B.更命其客黎东美         谕:明白

C.青苗、免役权追呼         息:停止

D.忠诚亦可嘉,岂宜深       :加罪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郑侠耿介不阿的一组是3分

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②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

③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    ④所以待士者亦浅矣

⑤命开封体放免行钱          ⑥所言非为身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侠才华出众,深受赏识。凡郑侠审讯上报的疑案,王安石都按其要求给予批复;郑侠也把王安石当作知己,欲竭智尽忠,报答知遇之恩。

B.郑侠深知时弊,数次谏言。他多次谒见王安石,表达对新法的看法,得不到回应后,又屡次寄信给王安石,直陈新法施行给人民造成的扰害。

C.郑侠生性忠耿,百折不回。郑侠把新法实施后的情形绘成图上奏,不被接纳,便假称紧急密报直送银台司,神宗览图,废除部分新法,百姓欢呼。

D.郑侠忠于职守,屡遭弹劾。吕惠卿执政,他上疏抨击,并把朝臣分类,被以朋党之罪编管汀州,神宗皇帝认为他忠诚可嘉,只将他流放到英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

(2)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1.B 2.C 3.D 4.(1)奏疏呈上后,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2)英州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很尊敬他,争相让子弟跟他学习,并为他建造居室,让他迁居。 参考译文: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年间,其父在江宁做官,他随父前往,闭门苦读。王安石听说了他,邀他相见,攀谈之后对他甚为欣赏。中进士,并名列前茅,调任光州司法参军。王安石执掌朝政大权,凡是他所施行的新政,民间都认为不好。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案,郑侠将自己的处理意见传奏上去,都得到了王安石的同意。因此郑侠心里很感动,将王安石作为知己,打定主意要对王安石尽忠。 任期满后,他直接来到京城。当时刚开始施行考试新法以选拔人才的政策,候选人考试合格的可以提拔做京官。王安石想让郑侠通过考试而得到提拔,郑侠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过这些新法,所以推辞了。郑侠曾几次前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问他对新政有何想法。郑侠回答说:“青苗、免役这几桩事,与边境用兵之事,在郑侠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些保留意见的。”王安石没有回答。郑侠告退后就不再前去拜见,只是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谈论施行新法给百姓带来的害处。王安石虽然对他不满,但还是让儿子王雱前来,告诉他考试新法知识一事。当时刚设置修经局,王安石又想任用郑侠为检讨,又派幕僚黎东美去讲明自己的意思。郑侠说:“我没有读多少书,不足以任检讨之职。我之所以来京,只不过是想求教于相君门下罢了。而相君言谈之间,无不是以官爵为先,以此来对待士人也就显得太浅薄了。如果确实想帮助我取得成就,那么就请听取我所进献的有利于民便于万物之事,施行其中的一两件,让我得到晋升而内心无愧,不也是很好的吗?” 此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下雨,一直持续到七年三月,人们都无法生存。东北的流民,扶老携幼,堵塞了道路。他们身体瘦弱,困苦不堪,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城里的贫民以至拆屋卖瓦,用来偿付官府的债务,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郑侠知道王安石听不进劝谏,就将他所看到情景全部绘成图画,连带奏疏一起交给阁门,然而没有被接受。于是他又假称事情机密紧急,通过驿马传送把奏疏直接递交银台司。奏疏呈上后,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当晚,神宗整夜未眠。第二天,命开封府酌情削减免行钱,司农开常平仓放粮,青苗钱、免役钱暂停征收,方田、保甲之法都取消。民间欢呼相贺。 王安石离去,吕惠卿执政,郑侠又上疏指责他。郑侠将在位的朝臣分类,和奏疏一起呈给皇上,吕惠卿上奏说他是诽谤,故郑侠被贬编管汀州。御史台官员杨忠信拜见他,惠卿揭发了这件事,而且指使御史张琥弹劾他们相互勾结为朋党。郑侠在赴汀州途中行至太康时,被追回京城审问,案件定立后,惠卿建议把他处以死刑。皇上说:“郑侠所说的都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朝廷着想,这份忠诚之心也算可嘉,怎么能治他以重罪呢?”最后只将他贬至英州。到英州后,他找了一间快要倒塌的寺庙居住下来,英州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很尊敬他,争相让子弟跟他学习,并为他建造居室,让他迁居。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谕:告诉,说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表现郑侠感念王安石知遇之恩。⑤是皇帝的命令。⑥神宗对郑侠的评价。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编管汀州”是因为郑侠“谤讪”,即诽谤罪。因“党与”(朋党)罪流放英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奏”“数四”“袖”的翻译;(2)句中“无”“从学”“迁”的翻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传统的中国画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不是视觉盛宴。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是作者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是完善道德修养、塑造完善人格。绘画也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但又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表现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的群体意识,可以叫“载道”。另一个途径是个人的“怡悦情性”,表现人与自然或人与自我和谐,人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的精神自由,可以叫“畅神”。

“畅神”虽属个体的审美超越,但具有人文关怀的传统中国画家,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把“天人合一”纳入伦理范畴,在提升人品情操的前提下,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品砥砺画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托物言志,赋予自然对象以高格调的精神境界,在实现个体畅神的同时,以高尚的道德观念影响观者,使畅神与载道统一起来,实现寓教于乐。

无论“载道”,还是“畅神”,都是表现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素称“天人合一”。当代东方学者季羡林把中国的文化精神概括为三个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自我内心的和谐。他认为三个和谐的实现,全赖人类与大自然为友。香港学者饶宗颐对老友季羡林“天人合一”观的阐发是天人互益,即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他说当今时代,人的学问比物的学问更关键,也更费思量。

传统中国画的“天人合一”,还表现为绘画过程中天工与人巧的结合。传统中国画使用的宣纸、水墨和毛笔,都非常敏感,这些工具可以极尽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而极尽良工苦心,人巧而仿佛天然。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这一体系筑基于中国的哲学,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的精神境界,表现高尚人格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的有序和谐为终极关怀。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是不脱离客观又拉开与客观距离的,是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的,是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的,是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的。   

实际上,仅以文化批判的方式去创作艺术,并不能解决感知者的精神归宿问题。重精神完善、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作为当今世界艺术的一个重要品种,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以发扬的超前价值。在这一方面两岸四地的画家,只要摆脱20世纪以来全盘西化论的遮蔽,重视文脉传承,善于以视觉形式发扬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无论是传统出新型的,融合中西型的,还是实验水墨型的,都可以大有作为,都可以做出惠及人类的贡献。

1.下列关于传统中国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画不是一种技能,不是视觉盛宴,而是完善道德修养、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

B.传统中国画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有人文关怀的传统中国画家可使畅神与载道统一,实现寓教于乐。

C.传统中国画使用的敏感的宣纸、水墨和毛笔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

D.传统中国画重精神完善、富有写意精神,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绘画实现人文关怀的途径,一是教化人伦以促进社会和谐即“载道”,二是表现人与自然或人与自我和谐达到“畅神”。

B.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不脱离客观又与客观拉开距离的思维方式,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

C.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其终极关怀是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的有序和谐。

D.筑基于中国哲学的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对文化性的重视要高于对绘画性的讲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文人以立德、立功、立言来实现人文关怀,即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从而实现针对广大观者“教化人伦”“怡悦情性”。

B.传统中国画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品种,在不断演进中需要保持传统基因,当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也是非常必要的。

C.季羡林以“天人合一”思想来解释人与自然、社会、内心的和谐,这就是说,人类必须同大自然为友,否则将无法避免灾难。

D.两岸四地的画家,只吸取西方文化的因素,重视文脉传承,才能以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济西方思想之穷,做出惠及人类的贡献

 

查看答案

题目:你让我如此感动

 

查看答案

学习语文要多读书,读好书。回顾初中语文学习经历,阅读名著让我们获益良多。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出一部,推荐给即将升入初中的同学。

推荐的名著是:《                    》(1分)

名著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推荐理由:                                                                            

 

查看答案

(26分)温暖的蛋壳我的家

隔老远,我就听见她的大嗓门破锣般地嚷嚷:“楼上的,能不能把你们家的衣服甩干点再拿出来晾?水都滴到我们家晒的被子上了,真是的,能不能行了?”

她的嗓门像高音喇叭,有本事把全楼的人都叫了出来,众人的目光像电网一样笼罩在她身上,她犹不自知。我红着脸,心慌慌地跳着,悄然穿过众人的目光森林,回家。

你能不能行了?是她的口头语,她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上,当然,用在我身上的时候最多,她喜欢用食指戳我的脑门,恶狠狠地丢下旬:死丫头,你能不能行了?

有一段时间,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她亲生的,她张扬,无所顾忌,天不怕地不怕。我胆小怕事,恨不能钻到尘埃里。

我常常幻想着我的亲生父亲在这个世界上的某处等我,住大房子,开跑车,可以买给我喜欢的“艾格”服饰,为我开盛大的生日Party,鲜花摆满房间,我骄傲得如同公主,看看那些同学谁还敢笑话我?

而事实上,我和她住在一处老房子里,小得像一只鸡蛋壳,我从不敢领同学回家,因为房子小得无处落脚,怕他们笑话我有一个扯着破锣般的嗓子在早市上卖鸭脖子的妈妈。

她不会知道我内心里这些细微的小想法,只是自顾自地按自己的想法给我吃的和穿的。衣服是她在早市上淘的,土气而便宜。她常常会沾沾自喜地对我说,乖女儿,你看我给你买什么了?然后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一件有小熊图案的衣衫问我:“漂亮吗?”

我厌烦地转过身去,我都多大了?她还给我买有小熊图案的衣服。早餐永远是她亲自制作的豆浆,以至于我一打嗝儿,老远都能闻到大豆的豆腥味。

她不喜欢我,就像我不喜欢她一样,我是这样认为的。她常常坐在角落里发呆,我从她身边经过的时候,听到她自言自语,你若是个男孩该多好。也不枉我这些年苦扒苦做带着你,老来也好有个依靠。我不屑与同她争,但心里却觉得委屈,我是男孩还是女孩,由得了我做主吗?

我考试考第一名的时候,她会撇着嘴说:“有什么可骄傲的啊?瞎猫逮着只死耗子而已。”我不敢公然反抗,只能小声嘟哝:“有本事你逮一只我看看。”她顺手抄起一只苍蝇拍追着我说:“死丫头,学会顶嘴了?你能不能行了?”我在学校的运动会上,拿了一个200米跑的冠军,以为这次她会夸我几句了,谁知她不冷不热地嘲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别弄得跟我似的,书念得不怎么样,只会跑,将来也只会在市场上摆个小摊卖鸭脖子。”

我从心理上反感她的所作所为,抵制她,排斥她,人多的场合我拒绝称呼她,开家长会的时候,多数我不通知她。她知道以后常常会追着我骂:“死丫头,你能不能行了?”

那时候,我暗恋班上一个长得很帅的男生,他在运动场上打篮球的时候,我的目光总是一刻不停地追随他,义务给他当拉拉队。他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的时候,我总是下面那个拼命鼓掌的女孩:原本有些暗淡的青春,因为这个耀眼的、像风一样的少年而变得美好起来。

心中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美好情愫,也因为这个男生碎成了模糊的一片。

那天早晨,刚进教室,就听见他在跟同学们瞎侃:“不是说她骄傲得如同公主吗?我叫她向东,她决不会向西。知道她家住哪儿吗?城郊,一个鸡蛋壳大小的地方。知道她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一个在早市上卖鸭脖子的……”

我呆住了,先是愤怒,而后是委屈,继而是满眼的泪。我听见内心里哗啦一声脆响,那是我的自尊,我那点可怜的自尊碎落了一地。我没有进教室,转身跑了,有生以来第一次逃课了。

那是一段很难熬的日子,每天,我都觉得有很多双眼睛在盯着我,眼神满是嘲笑和讥讽,我恨不能找个地方躲起来。

那天下午,开班会的时候,老师领进来一个人,我一看,脑袋就大了。老师说:“今天的班会,我们邀请了一个特别的嘉宾,那就是甘甜甜的母亲,她想给我们讲讲一个单亲母亲养育孩子的故事,大家欢迎。”

是的,甘甜甜是我,她还嫌我出丑出得不够大啊,竟然亲自跑来拆我的台,要我以后怎么在学校里混?

她收敛了平常所有的嚣张,口齿清晰,语调平稳,我不知道她居然能说一口那么标准的普通话。她说:

“我是甘甜甜的母亲,是一个单身母亲。大家都很好奇甘甜甜的出身,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母亲掌心里的宝,我要感谢甜甜,因为有了她,经受过若干打击的我,每一次都能顽强地从苦难中爬起来,甜甜不能没有我,没有了我,她就没有了整个世界,所以我不能倒下。

不管是市场上摆摊与人纷争,不管是发烧感冒下雨下雪,不管生活有多么困难,我都咬着牙在坚持。最困难的日子,我和甜甜三天之内只吃了三个馒头,每天一个,维持着生命的最低体能。 有一次甜甜发烧,半夜里下雨,住在郊区的我们叫不到车,我背着甜甜一步一步走到医院,到医院的时候,天都快亮了……”

她讲了很多,我的脑子乱成一锅粥,素常的日子里,她从来没有跟我抱怨过什么, 我知道她过得不容易,但不知道她挣扎得这么厉害,我的一粥一饭,我的一点一滴幸福的感觉,都来源于她的付出。我有什么理由任性、逆反,不管不顾地和她对抗?

眼泪抑制不住地漫上了眼睛,我跑到前面抱住她。

她笑了,眼睛眯缝成月牙状,在同学们如雷的掌声中说:“乖女儿,这就对了!”

青葱的岁月里,总会有一些小小的虚荣和敏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能选择的,就是有什么样的父母。他们就算再不优秀,也是我们的父母,是上天赐予的缘,所以,唯有珍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1)尘(     )  (2)不(  )  (3)瞎(  )  (4)赐(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我红着脸,心慌慌地跳着,悄然穿过众人的目光森林,回家。

(2)她常常会沾沾自喜地对我说,乖女儿,你看我给你买什么了?

3.文中母亲的哪些所作所为让我从心理上反感并抵制她、排斥她?(3分)

4.文中对人物的描写颇具特色,读之或为这位单身母亲感到辛酸,或对她产生深深地敬意,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描写。(2分)

她笑了,眼睛眯缝成月牙状,在同学们如雷的掌声中说:“乖女儿,这就对了!”

5.试分析“心中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美好情愫,也因为这个男生碎成了模糊的一片”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4分)

6.听完单身母亲的诉说,“眼泪抑制不住地漫上了眼睛,我跑到前面抱住她”,“我”的泪水中包含了一个女儿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7.母亲的口语是“你能不能行了?”而且用在“我”身上的时候最多,联系到母亲的艰难经历,你如何理解这句口头语中所包含的一个单身母亲的深意?(4分)

 

查看答案

《中国石拱桥》选段(6分)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2分)

2.“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