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3分) “妈一定刚刚起床,可是我已...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3分)

“妈一定刚刚起床,可是我已经下班回来了,”他一面想着,一面加快脚步,嘴里吹着口哨。“离开学校倒也好。反正那个该死的神父是不会让你好好念书的,现在我恨不得吐那家伙一脸唾沫。”他正想着,已经到家了。(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这段文字中的他是指作品的主人公                       (1分)

2.结合原著中这段文字之外的相关内容,说说他为什么对神父如此愤恨。(2分)

 

 

1.保尔(保尔·柯察金)(1分) 2.神父对他态度蛮横,经常体罚侮辱他,最后因他往面包团里撒烟末而被神父无情的从学校开除。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需要对《钢铁是怎样练成》原著细致阅读,不能走马观花,也不能进看看故事梗概或者看看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内容。平日里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读名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8分)

综合性学习(5分)

七年级每个班要召开一次“好读书,读好书”主题班会。你作为班里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准备活动阶段,同学们围绕着“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是同学们发言的主要内容,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在班会上进行专题发言的材料。(1分)

【材料】

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而经典名著往往艰深难懂,离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少读为妙。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名著是经过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话下了。读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尤其是名著为很多人反复阅读,已经成为当代人共同的文化素养,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

主要信息一:①                                                                    

主要信息二:②                                                                    

2.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家名言,让同学们进行仿写练习,在班会上进行分组比赛。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读书为内容,写两句话。(2分)

【例句】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你的仿写: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                                       ;智慧里

没有书籍,就好像                                                     

3.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上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班会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就“网上阅读”问题展开讨论。请你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对“网上阅读”的理解。(1分)

【材料】

“网上阅读”的主要方法有:第一,浏览。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阅读,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第二,检索。按照“提出搜索任务→确定检查标志→选定检索工具→输入检索途径→查找原始文献资料”的程序搜寻查阅信息。第三,下载。把所需信息从网上下载,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之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 步查阅。此外,还有网上讨论、交际等。

“网上阅读”的意思是: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9分,每空一分)

盖石性坚重,                ,水不能冲石,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如梦令》中表现对往事回忆的句子是:

                                                             

歌以咏志,诗意传情:王湾的“乡书何处达?                    ”表现的是浓郁的思乡、思亲之情;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                   ”抒写的是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马致远的“夕阳西下,                    ”,表达了诗人飘零在外的思乡怀亲之情;孟浩然的“                         ,把酒话桑麻”,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                           ”,表现的是作者含而不露的寂寞伤感之情。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6分,每题2分)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慭慭然,莫知( 互相 )

B、益其声(熟悉,习惯)

C、终不敢(击,扑)  

D、断其喉,尽其肉,去(才)

【小题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驴),悄悄地出来接近它。

B、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老虎)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

C、驴不胜怒,蹄之:       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D、技止此耳:             (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叙写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告诉人们:貌似强大的对手其实并不可怕。

B、文章对驴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借助对老虎外形、神态和心理描写从侧面表现驴愚不可及的形象。

C、“一鸣”、“一蹄”,貌似强大的驴,本领仅此而已。驴的形象,正是对现实中外强中干之人的写照。

D、这则寓言启示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探究的实践过程,也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8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两则寓言,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马无故而入胡              暮而果大其财

  B 其邻人之亦云              对子骂,则是无礼

  C 马无亡而入胡              此独以跛之

  D 不筑,必有盗              其马胡骏马而归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丁壮者引弦战                疑邻人之父

B.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此之谓乎

C.此独跛之故                  为顺流下矣

D.近塞人,有善术者            其邻人父亦云

3.“智子疑邻”的根本原因是(    )

A.因为坏墙正与“邻父”家紧邻,只可能是他偷的。

B.因为儿子这么说是一种高明的预见,“邻父”则是贼喊捉贼。

C.根本原因是持相同看法的两人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D.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家的围墙坏了,只有儿子和“邻父”知道。

4.对两则寓言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智子疑邻》通过“其子”与“邻人之父”提出相同意见却有不同结果和遭遇的对比,围绕“雨”展开情节,表现中心。

B.《塞翁失马》紧扣“失马”“得马”这一主线,通过四次转变,两对比较,寓意内蕴于故事中。

C.《智子疑邻》告诉人们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不要因亲疏而有所偏废,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D.《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一时受到损失,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不可将世上的事物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查看答案

阅读《看云识天气》选段,回答问题。

(1)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3)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新的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

(4)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出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冰雹或者龙卷风。

1.选文中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诠释  B作比较  C分类别  D打比方

2.对(3)(4)小节说明的中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B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C 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D 卷层云、高层云、积云、积雨云的演变过程。

3.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表示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

B“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一句意在

说明卷云的特点“很薄”。

C第(2)节的说明结构是先分后总。

D“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是从形态的角度说明积云的特点,“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是从位置的角度说明积云的特点。

4.对第(2)小节的说明顺序归纳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主到次,从少到多。B.从高到低,从稀到密。

C.从主到次,从稀到密。D.从高到低,从少到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