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分析:这里的引号表示着重论述。

B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分析:分号表示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

C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分析:这里的问号表示反问,意思是这样的人并不少。

D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分析:省略号表示还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

2.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句中“中国人”指广大中国人民。

B“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了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民族的中流砥柱。

C“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现在我们并不缺少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D文中“自欺欺人的脂粉”指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3.选出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12两段,鲁迅先生揭示出了敌方的论据和论点,为作者的批驳树了靶子。

B.文章的35段,作者用驳论证的方法,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来驳倒敌论。

C.文章的68段,作者在批驳敌方的基础上摆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的正确。

D.鲁迅在文章中反复强调“中国人的脊梁”,是因为只有称得上“脊梁”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他们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不会失掉自信力。

 

1.B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可先看分析的内容,再看原句来判断分析的正误。B分析有误,分号用于并列句子之间,而不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中内容比照。D错,D句是文章结尾段中的句子,照应了文章第一段,所说的“自欺欺人的脂粉”应该是作者在本文中重点批判的失掉了自信力而一昧“求神拜佛”的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根据本题各项内容,判断文章的结构层次与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中内容比照。C项中所说“道理论证”不确切,为只是方法之一,六至八段中还用了摆事实的方法,即第七段内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关于诗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诗句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而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曲的这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C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作者在诗中对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悲惨命运进行了大胆创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前句是说八百里急行军之后,将士们非常疲惫辛苦,于是用烤肉犒赏将士们。

 

查看答案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⑴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的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⑵一轮圆月缓缓爬上树梢,将它的清辉洒落在屋前的谷地上。

⑶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印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⑷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不

是每一次成功都有掌声……可他们仍然不放弃奋斗,不停止付出。 

A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B拟人   夸张   比喻   排比

C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         D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兴庞各庄镇梨花村的万亩梨花,春色四溢。冰清玉洁的梨花,铺天盖地。徜徉其中,让人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们为接待四方游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绿海田园似的镇文化广场还为游客们准备了原创节目展演、爱国电影放映和风筝放飞等展示活动。这一切,都力争让每一位到梨花村的客人游得尽兴、吃得高兴、买得喜兴、赏得雅兴,让每一位游客都情迷花海,梦醉梨乡。

①绿树掩映的梨花村,一家紧挨一家的民俗接待户为游客们准备好了以梨花为主要原料的梨花大餐。

②琼枝玉叶的万亩梨园,停车场随处可见,水泥小径四通八达,游客或开车浏览,或漫步欣赏,十分惬意。

③古朴典雅的文化大院,展出了大兴区摄影协会及书画协会表现的梨园风情的摄影和书画作品,供游客鉴赏。

④风光如画的景区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了颇具特色的土特产品:红绡梨、榆钱儿,玉米面儿、地瓜干儿,各式小葫芦、多种鲜野菜,大柴锅炒花生、紫根儿新韭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水乡小镇,一条百来步的小街,九曲连环,倒有十来座     的小桥相衔。

2)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      安排。

3)把朋友送上火车,直到火车开动了,他才      地转身离去。

A.精巧   适当   若有所失    B.奇巧   适当   若有所思

C.奇巧   适度   若有所失    D.精巧   适度   若有所思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gà)     褓(qiǎng    隐秘     张皇失措

Blái    唐(túi      广袤     惟妙惟肖

Cgù)     笑(chǐ)      酝酿     销声匿迹

Djù     yè       纠纷     莫衷一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